曙光汽车企查查信息_曙光汽车公司怎么样
1.“利”字当头的枫叶汽车该如何存在?
2.过去几个月,近1400家4S店被注销了,汽车行业进入“活下去”模式
3.力帆重整初现曙光:实控人不再姓“尹”,未来将押注新能源
“利”字当头的枫叶汽车该如何存在?
作为知豆和康迪后来者,枫叶汽车可谓是汲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在最大程度上争取国家补贴的同时,又可以继续做大做强出行业务,何乐而不?
可以说,现在的吉利在热度上已自成一派。
从“蛇吞象”沃尔沃开始,到一路走来的各种“买买买”举措,再到布局商业卫星领域和各种新车层出不穷的推出,吉利不可不谓为自主品牌乃至中国汽车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流量idol”,闻者嫉妒,看者羡慕。
当然弊端也有,和所有的流量明星一样,吉利一颦一笑都会引人关注,比如原本想低调行事的枫叶汽车,因为一款叫枫叶30X的车型被扒了个底朝天。汽车媒体虽然不涉及娱乐八卦报道,但是也架不住媒体都有好奇的心理,毕竟枫叶汽车属于“新品牌”,突然莫名其妙发了一款新车,不打破砂锅刨到底就对不起“媒体”这个职业。
真的是新品牌?
从官方公众号简介来看,枫叶汽车(英文名:MAPLE)是枫盛汽车科技集团(以下简称“枫盛汽车”)旗下品牌,名称注册时间为2019年12月9日,而枫盛汽车则成立于2013年4月19日。
为什么要在成立7年后才推出这样一个走低端路线的品牌?
在企查查上我们可以看到枫盛汽车的曾用名:康迪电动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康迪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不过无论是枫盛还是康迪,这两家公司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企业。
话说18年前,也就是2002年,“霸道总裁哥哥”李书福收购其弟李书通借壳吉林江北汽车创办的杰士达汽车公司后,将该公司更名为上海华普,纳入已5岁的吉利汽车进行统一管理。巧合的是,上海华普品牌logo也是一个枫叶形状,而且枫叶的英文名字正是“Maple”,与枫叶汽车英文名只是大小写的区分。
借吉利的生产资质,上海华普的车型也曾名噪一时,不过由于海域、海峰、海景等系列车型因与吉利产品产生冲突与内耗,于是吉利将其收入。2009年上海华普化身为上海英伦,成为吉利多品牌战略之一。至此,上海华普品牌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2013年上海华普公司(品牌退出市场,但是公司还在运行)与康迪科技旗下公司康迪车业正式签署合资协议,共同成立浙江康迪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入局新能源市场,而这就是枫盛汽车的“前身”。
上海华普与康迪车业合作后的首款车型就基于全球鹰旗下的熊猫车型打造,光从外观及尺寸上来看几乎没有变化,只是在车标位置换上了康迪的logo。此操作和现在的枫叶30X“涂改”远景X3如出一辙。当然,外观以及logo还是些许改变,还有最重要的动力形式也不一样,不然何以称之为“新品牌”?
对于不了解枫叶汽车历史的一般消费者而言,披上新马甲的枫叶汽车确实会让人不识其庐山真面目,如果知道后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之前卖康迪汽车的那家公司呀。”但更多不知道的人会问,那康迪去哪了?
但正是因为康迪的死,才有了如今枫叶汽车的生。
关于企业内涵,枫叶汽车给到吃瓜群众的解释是,其作为初创型汽车科技公司枫盛汽车科技集团公司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以新造车势力的姿态,参与新造车势力范围的市场竞争,为未来探索天地一体化时空大出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全方位验证。
既然是新品牌,一定也有发展规划。日前,枫叶汽车在其品牌发布会上发布了未来五年的品牌战略规划。
在枫叶汽车的发展规划中,2020年是品牌建设的1.0时代。除已经亮相的纯电SUV枫叶30X之外,今年枫叶汽车还将推出一款MPV车型。到了2.0时代后,枫叶汽车将聚焦城市出行,解决当前城市出行痛点,同时再产品类型以及级别上实现从A00级到C级的全面覆盖,车型涵盖轿车、SUV和MPV三大类,全面满足各类用户的出行需求。
在产品矩阵初步建成完善之后,枫叶汽车也将进入3.0时代的产业布局,充分整合优势资源,构建全新的出行大生态,枫叶汽车实现让绿色出行普及大众。只能说,背靠吉利这棵大树的“新造车势力”枫叶汽车是要比还在为温饱问题苦苦挣扎的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势力车企日子好过许多。
可见,在汽车圈同样避免不了“拼爹”。
“利”字当头
对于吉利这样一个“老会计打算盘——精打细算”的车企来说,枫叶汽车一定能为它带来什么,吉利才会最终决定诞下它。
随着枫叶汽车的发布,大吉利集团旗下已有10个汽车品牌,从各品牌的动力构成来看,大吉利集团目前有燃油车和新能源两种类型;从售价来看,大吉利集团旗下如今已覆盖高中低端品牌,而枫叶汽车就是低端的纯电动品牌。
为什么说它是走低端路线?很简单,大吉利在纯电动领域目前已有豪华品牌极星汽车,中端品牌几何汽车,剩下的就只有低端领域暂未布局。而且从售卖的产品来看,枫叶汽车低端路线确实无疑了。
不过,在当下这种多元化的消费趋势下,多品牌战略是符合目前一些市场需要的。如大众的多品牌,丰田也在全球各个细分市场也有多品牌。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吉利的多品牌战略师从大众集团。不过,吉利目前只学习到了“形”,“意和神”还未有所领悟。
至于吉利为何允许枫叶汽车诞生,是因为它有固然的优势,枫叶汽车和其他新势力不一样的是,其他新势力需要自建工厂、设计产品、研发等,严格意义上的新势力是真的从无到有,需要投入大量的费用、时间、资源和精力。但是枫叶汽车是从浙江康迪这样一个老品牌复活而来,它最大的苦恼应该是如何抹掉从前的历史,能够真正以一个“新品牌”的方式发展下去。
除此之外,枫叶汽车拥有强大的吉利控股集团的资源做支撑,首款产品枫叶30X就是从远景X3这款产品改变而来。另外,枫叶汽车可以跟集团共享基建、人员、制造和研发等资源,所以它不如其他新势力品牌烧钱,这也是吉利支持枫叶汽车诞生的最大原因。
另一层面,枫叶汽车的出现也相当于一种新的探索,对吉利来说,它可以笼络很多政府的资源、人脉,为以后大吉利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而对于其所做的“大出行”新业务也算是一种新的尝试。
过去,吉利在康迪和知豆时期做了不少出行业务,但是此前的出行业务因为产品力薄弱,面对技术进步的今天,这类产品只能被淘汰。不过在当时来看,康迪和知豆们符合国家对新能源补贴标准(根据2013年的推广应用补贴标准,纯电动乘用车工况续驶里程≤150公里的补贴标准为3.5万元人民币;≥150公里补贴标准为5万元人民币)。
根据最新新能源补贴政策,由于新能源技术的进步,电池水平的提高,补贴标准从过去150km增加到300km,同时,新能源车型售价必须低于30万元。又巧合的是,枫叶30X最高售价不仅为7.98万元,而且NEDC工况续航里程刚好超过300公里,为306公里,补贴合格。
作为知豆和康迪后来者,枫叶汽车可谓是汲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在最大程度上争取国家补贴的同时,又可以继续做大做强出行业务。
根据易观发布的《2019中国共享汽车平台创新白皮书》数据显示,受私家车限购、交通拥堵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共享出行快速发展。德勤估算,预计至2050年,接近1/3的出行将通过共享模式完成,共享出行将成为除步行外最重要的出行方式。
可以看出,共享出行的饼很大,但有一点值得注意,要活着挺过30年才能看到2050年的曙光。
不安分的你,何时成就自己
既然“来都来了”,枫叶汽车除了不给吉利造车太大负担外,吉利还会不会希望枫叶汽车能够支撑起其在电动化上面的一些梦想?
答案是很困难。
首先是这种低端的汽车品牌对吉利来说,很有可能成为吉利未来突破的一个黑点,比如像宝骏、五菱一样,这些低端品牌在消费升级过程中都遇到了瓶颈,所以从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角度来看,汽车产品和汽车消费永远都是向上升级,低端品牌很难有长远发展的可能,更可况合资品牌的下探具备先天的优势条件。
从吉利发展路径来看,它也是从低端的两三万产品,逐步向上发展,品牌向上发展意味着更高的售价和更多的市场接受度。就拿“老师”大众集团和丰田汽车集团来说,虽然前者销量高于后者,但拼单车售价以及单车利润,大众远不及丰田,而且在品牌美誉度上,丰田也高于大众。
以入门级紧凑型车为例,目前朗逸低配车型已经降至8万左右,而丰田卡罗拉目前终端售价依然稳定在10万元以上,相比于大众热销车型高出15%的售价,更高的售价带来了更大的利润。
也就是说枫叶汽车的出现,意味着吉利又开始捡起低端细分市场的这么一种途径和举措。这显然与吉利汽车以及大吉利品牌知名度的塑造和品牌向上是相违背的。另外一点则是对吉利再次回归多品牌战略的一种质疑。
从2009年第一次多品牌发展后至2014年回归“一个吉利”,可以看出吉利不断向上的突破。但2014年发展至今,吉利又回归到多品牌战略,仅新能源就有三个品牌,还不加吉利本品牌推出的新能源车,历史总是又惊人地巧合着。
要知道,吉利绝大多数产品挤占在售价5万~50万元的市场中,要在这么点的价格带宽中塞进的N多产品系列和品牌矩阵,很明显,还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多品牌战略。而例如大众的多品牌战略,带宽很广泛。不仅有兰博基尼、保时捷、宾利和布加迪等上百万级的超豪华品牌,主流市场中的大众、奥迪、斯柯达、西雅特这些产品竞争力也十分强劲。
虽然吉利目前在新能源领域有极星、几何和枫叶汽车高中低这样的一个细分序列,但是目前新能源的发展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迅速,特别是当一个全新的品牌如果“出师未捷”,必定会对这个品牌长久的发展产生极大地影响。
就目前来看,极星销量为0,产品也只有Polestar 1和Polestar 2;而几何汽车自2019年3月上市至今,销量有且仅有13,336辆,最高月份的销量为2,456辆,产品也只有几何A和未上市的几何C。基于此,很难说枫叶汽车会是例外。
还有一点,随着与奔驰合作的不断深入,吉利未来肯定会着重发展电动化的smart,这应该是吉利未来在出行品牌方面的一个更重要的品牌,所以枫叶汽车以小型化的电动品牌出现,究竟会不会与未来电动化的Smart发展形成冲突呢?而且算上即将运营的Smart,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汽车品牌已多达11个,再算上摩托车品牌,大吉利真的是“大”。
既然枫叶汽车已成事实,在未来的发展中,它就要针对产品竞争力不强、油改电模式等问题找出解决办法。不仅如此,在沿用康迪和知豆相关资源时,如何破局与创新也是其需要思考的问题。另外,作为在出行市场有所规划的新能源品牌,枫叶汽车如何打破中国极少有出行公司或品牌盈利的现状,也成为它的一道难题。
文/甘芳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过去几个月,近1400家4S店被注销了,汽车行业进入“活下去”模式
前言: 1月1日-5月12日,全国范围内已有1345家 汽车 经销商登记注销。
作者 | 赵小刀
来源 | 汽车 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商业,就本质而言,是一个关于幸存者的 游戏 。对企业家来说,失败是职业生涯的一部分。这是一件让人遗憾,但不可耻的事情。” ——吴晓波
“最不幸的是,市场回来了,公司却不在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近期在《佛山制造:疫情下的市场突围》线上研讨会上感慨道,而这句话正在成为现实。
2020年1月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大面积爆发,让原本就低迷的 汽车 市场进入了更冷的寒冬。
随着国内疫情形势逐渐好转,加之国家、地方政府都纷纷出台政策进行产业支持,国内 汽车 市场开始回暖。
4月 汽车 销量首现正增长, 汽车 销售达207万辆,环比增长43.5%,同比增长4.4%,销量结束了中国 汽车 市场自2018年7月以来连续21个月的下滑。
遗憾的是,太多 汽车 经销商,没有撑到市场回暖的时候。
企查查数据显示,1月1日-5月12日,全国范围内已有1345家 汽车 经销商登记注销(公司注销是指当一个公司宣告破产,被其它公司收购、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不续、或公司内部解散等情形时,公司需要到登记机关申请注销,以终止公司法人资格的过程)。在这近1400家 汽车 4S店中,近六成是创立时间3年以内的企业,在危机来临时,没有太多原始积累的他们,成为第一批扛不住的企业。
此外,我们发现并非所有企业都是被疫情所压垮,内部本身已经千疮百孔的也大有所在。
疫情这只黑天鹅,某种程度上是对企业免疫力的底线测试,有人对于疫情冲击的免疫力更强而活得很好,甚至逆势增长;有人则加速了死亡。
一、近1400家4S店被注销了
注销数量最多的是山东,137家,占注销企业总量10.2%;随后的是河南省和广东省,分别有96(占比7.1%)和95(占比7.0%)家 汽车 经销商企业注销。相对而言,疫情重灾区的湖北,仅仅只有45家。
在全国 汽车 经销商注销数量城市排名上,西安以31家位居全国之首,其次是重庆和长沙,注销企业数量达到了27家。
据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11个城市 汽车 保有量超过300万辆,西安、重庆、成都位列其中,这不禁让人发出疑问,为什么市场这么大的体量,每年还在增长,身在这些城市的4S店为何走到了注销公司的境地,这到底是谁的错?
在企业规模上,注册资本200万(包含200万)以内的 汽车 经销商有600多家企业注销,占其注销企业总量的46%,接近一半。注册资本超1000万的 汽车 经销商有150家企业登记注销,占其注销企业总量的11%,这部分企业所在区域最多的仍是山东。
二、成立3年以内企业,成注销重灾区
“97%的创业企业都会在18个月里死去。”
研究企业失败20年的《大败局》作者、 财经 作家吴晓波在《吴晓波解读大败局》直播中如是说道。
他认为,中国的整个商业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位列全球创业企业最多的国家,每天一万家新创企业诞生,同时,也是失败企业最多的国家,每天两百多万家倒下,97%的企业会在18个月里面宣告死亡。
这一魔咒同样存在于中国 汽车 行业。在1345家注销的4S店中,有806家成立时间在3年时间以内的初创企业,占据总数近六成。
相比成熟企业,他们在危机面前更加脆弱不堪,大多数没有原始积累,没有实力抵御疫情所致的市场危机。
在这批初创企业中,17家新能源 汽车 4S店位列其中。
近几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产销取得了亮眼的成绩,2016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生产51.7万辆,销售50.7万辆,比同期分别增长51.7%和53.0%,保有量突破100万辆。
新能源企业随之成为 汽车 行业的明星企业,这个赛道上吸引了一大批淘金人。和传统燃油 汽车 类似, 汽车 经销是新能源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不少人投身市场之中。只是,机遇和风险往往同源共生,有些人还未真正尝到新能源这块蛋糕的甜头,已黯然退场。
三、他们为何倒下了?
1345家 汽车 经销商走到了注销企业的地步,我们认为企业的衰亡离不开这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包括疫情在内的外部政策、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是内部管理及内部经营的问题。
1、疫情的冲击
2020开年的一场疫情使原本就处于低迷期的 汽车 产业,遭遇了至暗时刻,而作为 汽车 流通领域的神经末梢——4S店,就成了这一场风暴受冲击最大的一环。
3月,扬州瑞丰 汽车 集团高邮区域总经理杨文祥在接受 汽车 服务世界采访表示,同2019年同期相比,他们今年2月份的业绩下滑将近80%。
这和整体市场的下滑数据接近,2月份我国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为25.2万辆,同比下滑78.5%。
遭遇了 汽车 销量2月、3月连续雪崩,第一批4S店经销商已扛不住了。有行业人士表示,短期疫情影响还将持续,预计上半年公司注销现象还将延续。
2、经济下行,消费信心不足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乏力,消费信心随之减退, 汽车 作为大宗商品,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大多发达国家在 汽车 普及元年之后的第8-10年左右的节点,会出现一次深度调整。中国 汽车 普及元年是在2009-2010年之间,若以2010年作为普及元年,2018-2020年之间会出现一次深度调整。” 汽车 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很早之前便对 汽车 行业的未来作出过这样的评论。
的确,2018年这一年,中国 汽车 产销量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车市进入了低速增长期。
综上,经济周期撞上行业周期, 汽车 经销商们的命运变幻莫测。
3、政策的影响
回顾 汽车 行业的蓬勃发展历程,政策的刺激作用功不可没。其中, 汽车 购置税减半政策可以说是车市增长的重磅政策。
自2009年推出并实施,当年中国 汽车 销量从2008年的928万辆一跃达到2009年的1360万辆,销量猛增46.2%。2018年,购置税减免政策取消,中国 汽车 销量出现28年来首次下滑。
如今再一次元气大伤的 汽车 行业亟需政策刺激,已有不少 汽车 从业者、专家在呼吁恢复重启2009年以来的购置税减免政策,以此来拉动 汽车 消费。
4、厂家压库是经销商困境的根源
2月,中国 汽车 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81.2%,有专家指出,该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警戒线之上,已经是个非常危险的指标了,这意味着很多经销商可能熬不过这个“疫情”结束。
说到底,经销商面临的高库存困境很大程度上来自强势的主机厂。为了扩大产能,以及获得资本肯定,车企一方面大规模铺设4S店,另外用销售商务等返利政策让经销商压库。
早年间,由于市场行情好,车企和经销商处于一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美好状态,而近两年,随着行业遇冷,经销商面临高库存、资金链随时断裂的压力,2019年,近47%的中国 汽车 经销商新车销售实际上处于亏损状态,和车企的矛盾不断激化,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经销商维权事件不断。
5、互联网平台的冲击
2017 年 7 月 1 日,随着《 汽车 销售管理办法》的实施, 汽车 销售的渠道正在变得多元化,除了传统 汽车 4s店, 汽车 流通领域进入了一大批新兴势力。
汽车 超市。2017年7月初,苏宁高调对外宣布将开出首家 汽车 超市,开创全新的O2O 汽车 消费模式,位居南京核心商圈闹市区新街口,苏宁易购的首家 汽车 超市定位高端精品化,超市内的 汽车 陈列、业务布局和一系列的 汽车 服务,与4S店的体验完全不同。
苏宁易购 汽车 超市的服务,涵盖了 汽车 整车销售、 汽车 融资租赁、摩托电动车、 汽车 配件、售后维修、 汽车 保养、二手车交易、 汽车 俱乐部等特色专区,另外还有各种 汽车 配件及油气品牌。
无人 汽车 超市。不到半年,阿里进入 汽车 流通领域。12月12日,首家天猫无人 汽车 超市在南京落户,据媒体报道,3天时间内,有3万多台 汽车 天猫 汽车 超市预定,非常火爆。
汽车 新零售玩家。近两年, 汽车 流通领域吸引了不少互联网玩家,诸如弹个车、毛豆新车、人人车、优信、花生好车和上市公司易鑫集团等互联网平台抢食新车销售这块大蛋糕。
与传统的4S店不同,这些新兴的互联网平台通过线上导流、线下大规模铺店以及融资租赁的金融方案来吸引年轻的车主们。
6、 汽车 经销商自身原因
以庞大为例。早在2018年,庞大被卖店、关店、被罚、股东减持等负面消息缠身。而据媒体第一电动 汽车 网报道,2019年5月,庞大集团提交了“破产重组”申请。上交所认定董事长庞庆华 3 年内不适宜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这意味着庞庆华不再担当庞大集团的董事,被处罚辞职。
在2020年过去的几个月,庞大集团旗下5家 汽车 4S店登记注销。从龙头企业到破产重组,庞大的遭遇让人唏嘘不已。
写在最后:
经济下行、行业周期和疫情冲击的多重因素影响之下, 汽车 行业涌现了注销潮。
疫情还未彻底结束,可以预见的是,疫情影响还将持续,预计今年 汽车 行业的洗牌还将继续。
对于从业者来说,还有一段更艰难的路要走,做好至少半年的过冬准备。
正如一位 汽车 4S店集团老总说得那样,当今是非常时期,能活下来就是英雄。熬过这几年的洗牌期,挺过去就能看到曙光。
的确,唯有“活下去”才能有更多可能。
好的企业,埋头潜行,等待春天。而每个冬天的句点,都会是春暖花开。
PS:附完整注销 汽车 经销商企业名录。
力帆重整初现曙光:实控人不再姓“尹”,未来将押注新能源
12月22日,已经“披星戴帽”的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力帆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权益变动后,控股股东由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力帆控股”)变更为重庆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满江红基金”),作为力帆汽车控股股东满江红基金的唯一普通合伙人及执行事务合伙人,重庆满江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满江红公司”)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业内预测,随着新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到位,力帆汽车的高层也或将进行调整。
因为股东权益变动的原因,力帆汽车当日停牌,12月23日复牌。至此,从8月力帆汽车旗下力帆乘用车等10家全资子公司向法院申请对力帆汽车重整至今,4个月的时间力帆汽车重整已初现曙光。
控股股东变更为满江红,实控人不再姓“尹”
实际上,此次两江基金和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吉利迈捷”)是以联合体身份参与力帆汽车重整的。招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研究部经理白毅阳认为,力帆汽车重整引入外部力量对其未来发展极其重要。
企查查数据显示,两江基金是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背后大股东是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而吉利迈捷是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背后的大股东是吉利汽车的董事长李书福。换句话说,力帆汽车此次重整是由重庆两江新区政府牵头,吉利参与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11月6日,力帆汽车重整管理人与两江基金、吉利迈捷及吉利迈捷的母公司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吉利科技集团”)共同签署《关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整投资协议》?,明确重整投资人身份并确定由吉利迈捷、两江基金共同发起设立满江红基金。此外吉利迈捷、吉利科技集团、或吉利迈捷/吉利科技集团持股比例达70%以上的绝对控股公司(下称“产业投资人”)作为参与力帆重整的实施主体。
企查查数据显示,满江红公司是由两江基金和吉利迈捷共同成立,双方持股比例分别为51%和49%,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满江红公司于今年8月6日注册成立,彼时力帆汽车尚未确认意向重整投资人;12月14日,满江红基金注册成立。
另外,力帆汽车公告显示,将通过资金公积金转增股票的方式来实现股权变更,变更完成后,满江红基金、产业投资人将分别持有力帆汽车29.99%和20%的股份,力帆控股的持股比例将下降至13.75%。按照力帆汽车的公告,产业投资人可明确为是吉利方面;此外,吉利方面仍持有满江红公司49%的股份,业内有观点认为吉利或是重整后力帆汽车的实控人,不过吉利方面表示不方便回复,以公告为准。
9月,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尹明善、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到如今控股股东和实控人的变更,力帆汽车已经剥离“尹”姓,两江管委会和吉利成为实控人。
燃油乘用车产量归零,未来重点在新能源
今年10月和11月连续两个月,力帆汽车的传统燃油乘用车的产量都为零,新能源乘用车的产量也下滑超过六成,11月力帆汽车的新能源乘用车产量仅为145辆。今年前三季度,力帆汽车实现营业收入26.06亿元,同比下滑六成,净利润为-34.45亿元,同比下滑超三成。
《力帆股份重整计划》中表示,重整投资人将力帆股份打造为国内智能网联换电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企业,并成为吉利科技集团换电车型制造业务唯一的上市平台。重整计划显示,将导入智能化、平台化、网联化换电汽车业务,打造新品牌、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智能换电新能源汽车新生态,新能源汽车生产线,逐渐形成新能源汽车年产能10万辆;在品牌建设方面,将依托吉利品牌支持,由产业投资人专业团队打造全新品牌,聚焦B端大众车型市场及C端中高端车型市场。
白毅阳曾分析称,“吉利科技集团与国资基金联合参与力帆汽车重整,并且未在港股吉利汽车下,吉利汽车?很可能是希望在吉利控股下面再打造另一个上市融资平台。”目前来看,吉利的确是想通过力帆实现换电业务的上市。
今年7月1日,重庆两江新区与吉利控股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吉利高端新能源整车(重庆)生产基地项目、吉利工业互联网总部暨数字化工厂项目落地两江新区;9月,吉利科技集团的吉利科技智能换电站在重庆完成全国首发亮相,换电模式将率先落地重庆两江新区。
按照吉利科技集团的规划,今年计划将在重庆建设完成35座换电站,2021年在重庆完成100座换电站建设,到2023年落成超过200座——把重庆打造成为换电示范城市,并由此向华东、华北、乃至全国辐射。可以说对于吉利而言,大本营就在重庆的力帆汽车是一个很好的纽带,也便于吉利汽车巩固做强重庆市场,进而辐射其他地区。
此外,据悉力帆汽车在11月16日召开的2020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表示:“一旦完成重整工作,首先将量产吉利科技集团旗下换电型电动MPV枫叶80V”;11月19日,力帆汽车公告称吉利迈捷/吉利科技集团与力帆股份签署了关于换电型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的授权协议,以及有关基地代加工业务的转移协议或其他代加工业务协议,以支持保障前款换电型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产能。
按照重整计划来看,力帆汽车未来的重点在新能源汽车和换电领域,就如同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等的观点一样,力帆汽车很有可能变成吉利的一个生产基地或是代工厂,不过,白衣骑士的入主或能避免力帆被退市进入破产程序,力帆能否借力重生尚需观察。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王琳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