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智能机器人翻跟头_特斯拉仿人机器人
1.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原型机正式亮相,有哪些技术亮点?
2.现代汽车拟收购波士顿动力,收购的原因是什么?
3.A股:未来3年有望翻10倍的4大机器人龙头,特斯拉擎天柱惊艳全球
4.机器人会威胁人类吗
5.大厂为何纷纷开始制造机器狗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原型机正式亮相,有哪些技术亮点?
目前世界上大规模商用的机器人,以安装等为主要工作的工业机器人,以扫地、带路和上菜等为主要工作的服务机器人,各有各的局限性。工业机器人因为只在流水线上一个工位干一个职能,因此只需尽量让自己充分发挥力气大、速度
快、动作精准的优势就可以了,只需傻瓜式的极少量编程。 服务机器人服务的工种五花八门,但需要解决找路、避障等共性问题,因此需要另一种完全不同的
程序传感器收集行人信息,然后软件计算路径等。
因此,扫地机器人去到新家要重新认路,上菜机器人在餐厅改桌椅排布后也要重新认路,灵活性也
不太好。行业头部的波士顿动力 的答案是做环境适应性够强的腿式机器人。
一、在全球那么多家做腿式机器人
的厂商里,它是极少数的实现了能后空翻、能走冰面沙地还不怕被人踢倒效果的,可见其控制技术
的优秀。
但是,波士顿动力机器人的商业化之路却非常惨淡:适应多种路况走路不倒的优势,在工业机器人
机械干活高效、服务机器人做好细分工作面前没有多大商业价值,且较贵的价格更限制了波士顿动
力扩大受众。
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FSD强大的把摄像头集的数据分析成路况局势,并综合多种可能作出最优判
断的软件能力。它涉及很多预测视野盲区车辆行驶、判断周边车辆下一步动态以及对自己的影响、穷举各个交通参
与者的路线然后找自身行驶最优解等分析性工作。相比人类驾驶员可以依赖常识和经验,让自动驾驶程序实现这个效果是颇为不易的。
二、既然可以靠视觉观察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行驶轨迹然后算自己的行驶轨迹了,那同理,把脚的这套工
作复制到手可得:靠视觉观察炒菜然后自己规划炒菜注意对机器人来说炒菜难在菜式多样性而非
菜谱火候、靠视觉观察篮球然后自己规划打篮球赛注意对机器人来说篮球难在配合而非投球或
突防等等。
综上,短期来说的潜力还没被打开,相对其他局部性专业的廉价机器人来说用腿走路暂时
发挥不出场景适应性优势,长期看好在类FSD模式的机器学习下不断适应新场景、丰富新
功能。
三、我一直坚信物理和工程不会骗人,相比于之前国内外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原型机
可以说符合技术开发预期,但低于资本市场预期,严重落后于公众预期,目前我认为没有量产的可
能,2万美元的售价也因此是个噱头。其实最令我失望的是,在发布会的环节面临诸
多人形机器人的落地与前景的问题时,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甚至都没有很自信具体地描述
一个场景,而是用的愿景给搪塞过去,看得出来
老马对人形机器人真正能用在哪里还没有想清楚,这可能对行业前景是个不小的打击。
整体用电池组供电,搭配电驱伺服关节的形式,基于无
框力矩电机+谐波减速器的旋转关节,基于力矩电机滚珠丝杠的线性关节。旋转关节整体的输出扭
矩密度和当前各大人形机器人厂家的关节性能类似,线性关节着重了力输出能力,但极大
牺牲了输出速度性能,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的设计方案,限制死了下肢的高动态运动能力。
四、基本上和当前协作机械臂的关节方案高度类似,无框电机谐波减速器高低速双编码器抱闸力矩传感器输出端交叉滚子轴承这套方案我觉得如果是用在固定基的协作机械臂上没有问题,用
在浮动基的双足上,是不是会显得太过笨重了,尤其是每个关节都集成抱闸整场发布会看下来并没有看到特斯拉公布原型机的自重数据。
下肢这个方案较上肢关节相比缺少了抱闸,使用了本身就具备自锁能力的行星丝杠将旋转运动转化
为线性。我个人不是很喜欢丝杠传动的方案,因为就像上文中提及到,一般丝杠的传动精度高,输
出力能力强,但反驱透明度差,响应速度慢,这套驱动方案会极大限制下肢高动态的运动能力。这个没啥用。
前段时间小米还发布了一个。
工厂一般为了省钱,使用专用的机器人,多是机器臂,不可能买超过一辆车价格的通胀机器人。
现代汽车拟收购波士顿动力,收购的原因是什么?
最近现代汽车公司敲定了收购软银旗下的波士顿动力公司。据韩国经济日报报道,现代集团出价10,000亿韩元也就是相当于9.21亿美元从负债累累的日本软银集团手中拿下了波士顿动力这一机器人制造公司。
软银老总孙正义为了缓和集团的危机,先是卖掉了arm,现在又出售他花1亿美元从谷歌收购过来的波士顿动力。现代汽车公司已经聘请了高盛作为经济顾问,韩国顶级律师事务所作为法律顾问,展开具体的收购事宜。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已经做出了重大的战略布局调整,未来传统汽车只占其销售份额的50%,将来的主打业务为机器人制造、电动汽车、飞行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机器人技术将成为现代集团新的技术发展方向。
波士顿动力目前仍然是世界上顶尖的机器人制造企业,历史悠久,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1992年便于美国军方展开合作,制造军事用机器人。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该公司推出了很多明星机器人震撼了世界。如机器狗spot、能在仓库里帮盒子的机器人handle以及类人机器人Atlas。这些机器人可以像人类一样行走、奔跑、翻跟头、开门、搬运东西。
但资金始终是波士顿动力发展的瓶颈。机器狗spot系列已经商用,一台机器狗要卖到7.5万美金,相当于一台豪华配置的特斯拉跑车的价钱。现代集团收购波士顿动力就是调整战略重点,将来主要发研发机器人技术。机器人开现代电动汽车成为了所有现代粉丝对其的终极期望,机器人技术还会帮助该企业迅速研发飞行汽车,汽车革命时代已经到来。
A股:未来3年有望翻10倍的4大机器人龙头,特斯拉擎天柱惊艳全球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IoT)、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产业也将迎来新一轮融合创新发展浪潮。AI感知、多模态人机交互等智能化信息技术不断成熟,为智能机器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先行企业的 探索 下,拥有诸多新兴信息技术赋能的智能机器人产品相继落地,并逐步打开了C端消费市场。
拓斯达
公司亮点: 工业机器人的智能生产环境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广东拓斯达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提供工业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及相关设备。公司的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数控机床(CNC),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公司获得恰佩克机器人峰会、高工金球奖、大湾区双创示范基地等各类围绕智能制造的业界荣誉。
短期趋势:强势上涨过程中,可逢低买进,暂不考虑做空。中期趋势:-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3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1499.16万股,占流通A股5.25%
奥普特
公司亮点: 机器视觉应用技术领先者
广东奥普特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机器视觉核心软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光源、光源控制器、镜头、相机、视觉控制系统。公司的业务规模位居行业前五,且公司属于前五名企业中唯一一个以生产销售自主机器视觉核心软硬件为主的企业,属于行业内较有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
短期趋势:短期的强势行情可能结束,投资者及时短线卖出、离场观望为宜。中期趋势:上涨趋势有所减缓,可适量高抛低吸。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9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1136.80万股,占流通A股55.57%
埃斯顿
公司亮点: 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国产机器人龙头企业之一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高端智能机械装备及其核心控制和功能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应用于金属成形机床的数控系统、电液伺服系统、广泛适用于各种机械装备的交流伺服系统,以及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等。 公司系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创新型企业,先后承担了江苏省 科技 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高速高精度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关键共性技术及产品开发”和“基于自主核心部件的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研发和产业化
短期趋势:股价的强势特征已经确立,短线可能回调。中期趋势:-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12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5.18亿股,占流通A股66.30%
汇川技术
公司亮点: 工业自动化产品领军企业,国内最大的低压变频器与伺服系统供应商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工业自动化和新能源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①服务于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工业自动化产品,包括各种变频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工业视觉系统、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及电气解决方案,②服务于新能源 汽车 领域动力总成核心部件,包括各种电机控制器、动力系统等,③服务于轨道交通领域牵引与控制系统,包括牵引变流器、变流器、高压箱、牵引电机和TCMS等,④服务于设备后服务市场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包括智能硬件、信息化管理平台等。
短期趋势:前期的强势行情已经结束,投资者及时卖出股票为为宜。中期趋势:-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188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11.63亿股,占流通A股51.09%
本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操作,盈亏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机器人会威胁人类吗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一些科学家担心:在不久的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会超越人类的智慧,甚至会反过来控制或毁灭人类。对这一灾难性的预测来自一群世界上公认“最聪明的人”,包括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英国科学家史蒂芬·霍金以及美国的“科技狂人”伊隆·马斯克。甚至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超过人类的时间点——“奇点”已经逼近,很可能就在十几年后。这一切真的会发生吗?
人类面临的危险:机器人比人类还聪明
什么样的机器人才是有危险的人工智能?英国计算机先驱阿兰·图灵设计了一个甄别实验:一台计算机和一个人做竞赛,说服一个看不到它们的观察者,使其相信自己才是真正的人类。当机器人至少把半数观察者蒙骗了,才算通过了测试。目前,尚无一台计算机接近于通过测试。但图灵也指出,当超级智能机器人通过图灵测试时,人类的报应就来到了。
人类所担心的智能机器人是能够像人一样思考、行动。这里行动应广义地理解为取行动,或制定行动的决策,而不是肢体动作,而且它们具有知觉和自我意识。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毁灭能力是什么?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给出了解释,人工智能不是像核武器一样消灭人类,而是会逐步取代人类,真正可怕的是智力。它们将比人类更聪明、更擅长社交、更有工作能力。
比尔·盖茨说:“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驾驭机器人,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若干年后机器发展得超过人类的智能,那么它们就将成为人类的心头大患。”
机器人会比人类还聪明吗?
机器的智商能有多高?机器是否会产生自我意识?机器人会比人类还聪明吗?一些科学家认为,机器人的智商超过人类是迟早的事情,甚至还有美国学者明确提出了人工智能超过人类的时间点。
首位用“奇点”这一术语描述这种技术大变革的人是美国数学家、科幻家弗诺·文奇,此后,高科技企业家雷·库兹韦尔在其著作《奇点迫近》一书中进一步提升了这一概念。库兹韦尔认为,技术的指数级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超人类智能的出现。库兹韦尔对自己的预测很有信心,他甚至将到达“奇点”的时间定为2029年。到了2029年,电脑不仅能够理解我们的语言,甚至能够和我们开玩笑。1990年,库兹韦尔预测称电脑将在1998年之前打败国际象棋冠军。19年,IBM公司研制的电脑“深蓝”成功击败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
麻省理工学院的机器人学教授罗德尼·布鲁克斯说:“在越过‘奇点’后,我们和我们的世界将与现在大不一样,对什么是人、什么是机器人的定义也将变得不同。”一些未来学家称,正如黑洞中心存在着一个让一切已知物理定律都失效的“奇点”一样,信息技术也正在朝着这样一个“奇点”迈进。届时,人工智能机器将比其制造者——人更加聪明。这些未来学家认为,过了这个点,一切都将以现在不可预测、无法想象的速度和形式发展了。人工智能奇点研究所的创办人之一伊利泽·尤德库斯基目前正在研究所谓的“友好人工智能”。他说,他最担心的是,一些科技怪才会发明一种能够自我进化但却没有道德感的机器人,这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机器人会毁灭人类吗?
一些科学家担心:人工智能正在以令人害怕的步伐发展,它将导致人类走向最终的灭亡。
不久前,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内,人工智能将比人类更为聪明,机器人将控制人类。霍金曾与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共同发表公开信,他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受到控制。信中称,如果智能机器无法保障安全,人类可能陷入黑暗的未来。一方面人工智能让人类越来越缺乏思考,另一方面其自身则有可能越来越聪明,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马斯克也提出警告,最少只需5年,智能机器可能就会带来极端危险。他说:“应该保持高度警惕。如果让我猜测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那可能就是人工智能。”
牛津大学哲学教授尼克·博斯特伦与詹姆斯·巴拉特认为,“现在我们人类就像一群摆弄着一颗危险的无知孩童。即便是出于好意而创造的人工智能,它仍有犯下种族行的倾向。如果没有小心谨慎的制衡指令,一个有着自我意识、不断自我完善并追寻目标的系统将发展到在我们看来非常荒谬的程度,以完成它的目标”。
不论如何,科学家认为未来对于人工智能的制造,一定要将不得伤害人类设定为其最重要的行事规则。美国科幻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在他的机器人相关中为机器人设定了行为准则(也就是机器人三定律)——
法则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条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也不得因不作为而使人类受到伤害;
法则二,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违背第一法则;
法则三,在不违背第一、二法则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机器人会成为我们的朋友?
对于马斯克、霍金等人的言论,谷歌董事长施密特率先发起反驳。施密特的身份很特殊,作为谷歌的董事长,他曾亲身参与许多世界上最复杂的人工智能系统的研发,从自动驾驶汽车到谷歌的预测性搜索引擎等。施密特认为,所有对机器将抢走人类工作、占领世界的恐惧都毫无根据,并且希望人们能够意识到:机器人会成为我们的朋友。施密特说:“对于人工智能的担忧,都是正常的。但是回顾历史你会发现,这些绝对是错误的。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过去的经济繁荣时期,大多数是因为用新技术而引发的。”
科技取得突飞猛进的成果时,总是让人感到害怕,但真正重要的是掌握技术的人。总之,对于新技术的发展,难免会存在争论,但科学的进步总归是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但是有一点却不能忽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动化的人工智能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机器代替人类工作很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
大厂为何纷纷开始制造机器狗
大厂为何纷纷开始制造机器狗
大厂为何纷纷开始制造机器狗,国外的开源让从零到一做机器狗变得简单了, 在努力通向 90 分的过程中,国内很多公司都迈出了前进的步伐。波士顿动力让四足机器人脱离了「军工」范畴,大厂为何纷纷开始制造机器狗.
大厂为何纷纷开始制造机器狗11995 年,日本 NHK 将电视剧《三国演义》引进本国,引发收视高潮。和国人热爱忠肝义胆的「关帝爷」不同,日本观众最喜欢的是「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如果说战群儒、借东风还是政治智慧,六出祁山用古代机器人「木牛流马」运输军资,确是极致的魔幻时刻。
二十五年后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几十只戴着牛头装饰的宇树科技「机器狗」走上舞台,给大家拜年,第一次让普罗大众认识了这些憨态可掬的「四脚兽」。
今年 8 月,小米新品发布会上,公司创始人雷军曝光了团队智能军团的新成员 CyberDog「铁蛋」,一只灰色的机器狗,而 9999 元的价格,也让人们意识到,这些看起来像是实验室里的产品,就要像普通宠物,走进人们的生活。
小米铁蛋
什么样的原因,让四足机器人在短短几年内就从数十万的实验室明星,变成四位数的数字玩具?而除了翻跟头和在舞台上卖萌,四足机器人又有怎样的使用场景?
机器狗从哪来
上世纪 60 年代,世界仍处于冷战铁幕之中时,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设计师 Mosher 在机动系统实验室设计了一辆名为 Walking Truck 的机器马,驾驶者可以通过人工操作指令杆来控制机器的液压驱动系统,实现该机器马抬腿、迈步以及跨越障碍等动作。
这匹「机器马」被认为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四足机器人。
二十一年后,麻省理工学院(MIT)的 Marc Raibert 于 1986 年开发出第一台能实现动态稳定的四足机器人,并于 1992 年成立了公司,这就是后来震惊业界的波士顿动力 Boston Dynamics。在被谷歌收至麾下之前,支持波士顿动力的是它唯一的客户——美国军方。
2016 年 6 月,波士顿动力发布一条机器狗的运动,仅有 25 公斤的 Spot Mini 外形更加小巧,增添了机械臂的它可以灵敏操控物体,该迅速传遍全网,堪比 AlphaGo 以一己之力掀起 AI 狂潮。波士顿动力的机器狗,也让人们意识到,这些之前傻大黑粗的「军工」用品,同样可以做得比较「迷你」,机动灵活。
波士顿动力Spotmini
也正是在 2016 年左右,宇树 Unitree、云深处等国内团队也选择四足机器人作为创业方向。不过,当时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五年后的现在,四足机器人会成为新风口。
尽管波士顿动力让机器狗成为 YouTube 网红,但是真正推动四足机器人生态发展的,其实是孵化出波士顿动力的 MIT。
2018 年 9 月,MIT Biomimetic Robotics Lab 成员 Benjamin Katz 在他的硕士论文中,开源了 MIT Cheetah Mini 电机驱动器,连接 12 个电机与机载电脑的中心板(SPIne)的代码和硬件。一个月后,Katz 又开源了在 Cheetah Mini 上运行的所有代码。至此,MIT Cheetah Mini 所有软件、硬件开源。
除了 MIT 开源的 Mini Cheetah,机器人领域还有另一个关键的开源项目——ROS(机器人操作系统)。该项目由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孵化,主要功能是使机器人软件的开发实现模块化,不再需要重新设计框架,而且支持 C++、Python、LISP 等多种语言。
硬件组模和控制系统的开发一直是「机器狗」研发过程中最核心的难点,国外的开源提供了更为完整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进入四足机器狗领域的门槛大大降低了。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告诉极客公园:「原本的入门门槛比较高,现在相当于是上手做一个东西出来的门槛变低了。」
当然,即便硬件和软件系统已经开源,但是要做出好的产品,依然要看团队的能力。
「机器狗研发的主要难度在于对腿部动作的控制,如何感知外界环境后寻找落足点,让机器狗的步态更为流畅、稳定」,从事足式机器人研究的博士生纵怀志在个人公众号「四足驿站」中这样总结国内外机器狗的研发现状。他向极客公园介绍到:「机器狗控制算法框架难以精确建模,其中涉及了大量的数学公式和未知变量,因此研发过程中需要大量时间和数据的积累。」
「国外的开源让从零到一做机器狗变得简单了,原本 60 分的机器狗现在可能达到 80 分了,但是要想继续达到 90 分,还是要看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努力通向 90 分的过程中,国内很多公司都迈出了前进的步伐。
蔚蓝智能科技公司曾公布关于电机、机器腿、快充等方面的专利技术,宇树推出的`全球首款消费级机器狗核心传感器、电机及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均为自主研发。
「目前,我们的迭代速度其实比国外要快,宇树过去五年几乎每一两年都会有新的产品出来。」王兴兴说道。
宇树科技Unitree Robotics
消费者何时能「领狗」回家?
波士顿动力让四足机器人脱离了「军工」范畴,但是机器狗们接下来的前路仍不明晰。专业人士认为,目前的机器狗行业很像十年前的无人机行业——学术界有了成型的控制理论,工业界也有了一定的案例,但如何商用还无人知晓。
作为领头羊的波士顿动力,虽然机器人表现超群,但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目前仅有探测、安防等 B 端领域有所尝试。同时,由于投入巨大但是回报不足,波士顿动力先后被谷歌转手给软银,后又被卖给现代集团。
在国内,小米「铁蛋」的 9999 元定价,已经将动辄数万美元的四足机器人定价打到「骨折」;宇树科技也已经推出面向 C 端的万元左右的产品。和前途未明的 B 端相比,C 端消费电子的定位,显然更加「」,这也催生了近年来风投机构对于四足机器人公司的投资热潮。
不过,虽然价格下来了,但机器狗距离真正进入普通消费者家中,可能还有很长时间。
首先是安全问题,小米的工程师认为「目前机器狗的重量、奔跑速度设置太快的话,很容易造成安全上的问题。」
为了避免出现机器狗在全速前进时撞到人的情况,小米的「铁蛋」有一个「卧倒」功能,即在危急关头,机器狗可以迅速断电,立即趴下。
其次是随着「机器狗」曝光的增多,消费者们对于这个新兴产品的预期也在不断提升。当仅仅是「好玩」「有趣」无法再吸引人们的目光时,对于四足机器人的情感需求将进一步展现,而这也将对四足机器人的 AI 交互能力提出更高的挑战。
目前阶段,「铁蛋」结合了小米「小爱同学」的 AI 能力,可以被看成是一个「行走的智能音箱」,用户能够通过语音来控制机器狗的动作,同时控制灯、电视等物联网设备。
机器狗背后的「野心」
虽然目前四足机器人真正落地 C 端还有难度,但不妨碍像小米、小鹏汽车、腾讯这样的公司纷纷入局,因为巨头看重的是机器人背后更广阔的智能市场。
不久前的特斯拉 AI 日上,由人扮演的「欢脱」的 Tesla Bot 看起来像是狂人马斯克开的一个玩笑,但事实上机器人或许是智能汽车领域的下一个「圣杯」。
小鹏「机器马」
机器人开发与自动驾驶技术之间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是电池供能、电机驱动、软件赋能,车企在视觉感知、激光雷达方面需要的感知决策能力在机器人身上同样需要,机器人未来发展所必需的人机交互能力。
小米集团智能办公事业部总经理透露「铁蛋」项目的初衷是「从长远来看,我们是想为未来的智能制造、还有汽车储备人才,积累一些基本的技术和算法。」
不过,虽然四足机器人看起来比智能汽车要小很多,但其实它所需要具备的技术,要比现在仍在进化的自动驾驶技术更难。因为自动驾驶所处的公路环境,依然有比较严格的交通规则可以作为训练依据。而一只机器狗如果进入家庭和小区,它所要面对的环境,要比智能汽车的公路环境复杂很多,毕竟在家庭环境中,人们走路不用打转向灯,也不会有交通标识来提示机器狗。
从这方面来看,现在的四足机器人,可能很难驾驭较为复杂的环境,距离真正进入家庭还有一段距离。
但是,当下的四足机器人作为一个机器人平台,仍然有机会找到其应用空间。
2018 年,在亚马逊组织的 MARS 大会上,贝佐斯和波士顿动力机器狗的合影,就让人们意识到,四足机器人是一个非常酷的玩具。而当国内机器狗的价格做到万元级别时,能耍酷「溜狗」的就不仅是世界首富了。
如果是相对简单的环境中,四足机器人也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陪伴或者伴随机器人。例如宇树科技的机器狗可以跟着用户一起跑步,甚至帮主人「驮」着饮料;「铁蛋」则能发挥智能音箱的作用,给主人提供有用的信息,这都是目前四足机器人能够胜任的场景。
大厂为何纷纷开始制造机器狗29月17日,在2021 世界计算大会“计算创新与数字赋能”专题展上,两只“机器狗”和两只“机器牛”的表演吸引了不少参会者的关注,它们能跳舞、空翻、打滚 ,不仅形态可爱,还具有安保、科研教育、二次开发、陪伴看护等多种功能,成了现场的“明星”。
四足机器人“犇犇”像牛,身着中国风的外衣,喜庆十足。它曾在牛年春晚表演过舞蹈,是家喻户晓的“明星”。另外两台四足机器人的外形则像机械狗,别看它遇到小观众就迈起小碎步卖萌,其实它不仅能上楼下坡,还背着摄像头和雷达传感器,能帮助人类在危险的场所进行巡检。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款四足机器人内部有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部件,自主研发的技术使其具备小巧灵活、爆发力强等特点。每个机器人重量有10公斤,成年人可以轻易提起,但放下后它的奔跑速度可达到3.3米每秒,同时因搭载多个传感器,四足机器人被赋予了无限可能,比如自动跟随等功能都能轻易完成。
作为一个搭载高性能实时主控系统、力控伺服驱动器、全动力学优化算法、激光雷达定位导航算法等硬核技术的机器人,“犇犇”远不止会卖萌,它的“大脑”也越来越聪明。
比如,搭载了雷达测距及图传功能后,它能主动躲避障碍,并自主跟随前方目标,还能跑步搬东西。现场一位女孩打趣道:“要是带它出门逛街,男朋友也省了。”
记者了解到,根据应用场景装上“最强大脑”的四足机器人,即可拥有“眼观六路,随机应变”的超强本领,在危险搜救、医疗救援、家庭陪护等领域拥有广阔商用前景。
在2021 世界计算大会上,通过算力赋能的智慧汽车、AI等多款黑科技产品都在专题展上亮相。如今,“计算”已渗入我们的生活,无人驾驶、AI智能、智能家居、智能医疗……这些通过“计算”而实现的“黑科技”正介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全媒体记者 吴鑫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