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2023年_2024年奥迪还会大降价吗
1.奥迪a6什么时候大改款换代
2.奥迪一系列操作,2025年燃油车将停产,产品命名将变更?
3.别急着对上汽奥迪失望
奥迪a6什么时候大改款换代
一般在2024年。
根据汽车专业网站得知,奥迪A6的大改款换代时间一般在2024年。奥迪A6的换款周期一般是5年,具体时间会因车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奥迪A6每5年会有一次稍微的改款,外形不变,尾灯、前车灯和一些小配置都会有所改变,在10年会有一个大的变化,意味着一辆全新的车要上市了。
基于汽车行业的常规更新周期和奥迪品牌的发布计划得出的。大改款通常意味着车辆在设计、技术、配置等方面都将有显著的更新和提升,以满足市场的新需求和消费者的期待。具体的换代信息奥迪方面尚未官方公布,根据行业规律,预计奥迪A6将在未来几年内迎来其重大的更新换代。
奥迪一系列操作,2025年燃油车将停产,产品命名将变更?
随着奥迪中国在国内市场同时拥有了一汽奥迪和上汽奥迪后,奥迪的品牌仿佛离BBA德系三强有些格格不入。尤其随着上汽奥迪首款车型奥迪A7L正式投产,作为上汽大众累计生产的第2400万辆汽车,也让我们看到了上汽大众对这款车的重视程度。
但从目前的市场形势和表现来看,已经上市一年(2022年1月上市)的奥迪A7L已经不能用反响平平来形容了,这款车是一款大幅降价都“救不活”的BBA豪华车。在过去的2月份奥迪A7L的销量仅仅只有289辆,甚至还不如BBA很多车型的零头。在3月份,杨嗣耀正式“接棒”贾鸣镝,出任上汽奥迪总经理。“有心无力”的贾鸣镝都力不从心了,那接棒的杨嗣耀面对尴尬的上汽奥迪,还有“回天之术”吗?
上面的问题先留给时间来回答,日前还有一个关于奥迪的最新消息,那就是奥迪品牌CEO杜思曼(Markus Duesmann)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确认了此前奥迪计划对车型命名规则进行改革的传闻。他表示:未来奥迪将在燃油版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命名上使用奇数,纯电动车型命名上使用偶数。
这也意味着现在的偶数命名车型都有望进行改名,而此前也有报道称奥迪正在计划将车型命名做重大调整。偶数车型将会逐步过渡到纯电动车型,比如A4、A6、A8等车型都将会成为纯电动车型,下一代A4有望更名为A5,A6则将会命名为A7,那现如今的上汽奥迪A7L又该和奥迪A6相处呢?
据悉,奥迪的下一代电动车型依然会保留e-tron后缀,包括奥迪Q4 e-tron、奥迪Q8 e-tron,而奥迪A4 e-tron和奥迪A6 e-tron肯定也会出现,奥迪A8电动车型将会在2024年亮相,其命名很可能会是奥迪A8 e-tron,不过奥迪A8的燃油版车型不知会如何命名。
除了奥迪的A系列和Q系列车型外,奥迪的运动车型S系列,还将会采用燃油发动机,这也是为了保持其更出色的运动性能,S标车型也将会在命名上有所变化,但如何变化,目前我们还没有更确切的消息。此外,Sportback车型命名也将会与自家的旅行车有所区分,而RS车型方面的产品布局,也将会在未来推出一款高性能电动车。
此前,奥迪官方曾明确表示:2025年会推出最后一款燃油车,此后将不会再推出新款燃油车,这也意味着2026年起新产品将会全部是新能源汽车。不仅如此,奥迪还明确表示,2033年将会全部停止燃油车生产,距离现在还有10年的时间。
从目前奥迪在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的销量构成来看,燃油车依然是绝对主力,而纯电动车型的销量贡献还不到10%。以2022年为例,奥迪2022年全球汽车销售量161万辆,其中纯电动车型交付量11.82万辆,销量占比7.2%。
奥迪公布中国地区2022年全国总销量63.56万,较2021年下滑9.3%,是BBA中下滑幅度最大的。2021年成立的合资品牌上汽奥迪2022年仅贡献6280辆的销量,还不如BBA热销车型中一款车单月销量。
奥迪中国在2022年还进行了高层人事变动,3月1日曾慧芳正式出任中国市场营销及销售执行副总裁,全权负责“Vorsprung 2030”奥迪战略。此前奥迪曾表示:到2025年,车辆全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15年初步减少30%,同时加速电动化进程,到2025年,目标是电动化车型销量占总销量的40%。
到2025年,奥迪将推出30余款电动化车型,其中20款将是纯电动车型。不仅如此,奥迪还提高了纯电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预测,预计到2025年,奥迪电动化的车型销量将占到其全球总销量的40%左右。如何在电动车市场有进一步突破,将会成为摆在奥迪中国面前最大的问题。至少,从目前来看,三年时间,想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对于目前的奥迪来说,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本文由车市特评/李特儿新媒体工作室原创出品,本文作者西风,转载需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市特评,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别急着对上汽奥迪失望
“我们对上汽奥迪的表现还是非常满意的。”
3月16日,奥迪中国总裁温泽岳博士在一次媒体沟通会中对上汽奥迪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事实上,从2022年初首款车型奥迪A7L正式登陆中国市场,上汽奥迪过去一年的市场终端表现,并不能算好。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上汽奥迪A7L销量3800辆,奥迪Q5 e-tron销量1721辆,奥迪Q6销量758辆,累计销量只有6000多辆,不足一汽奥迪的十分之一。更为心酸的是,即便如此的成绩,也已经是上汽奥迪多轮降价促销之后的结果了。
对于历经波折与纠缠才得以进场的上汽奥迪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死亡开局”。
在这样的背景下,温泽岳对上汽奥迪的肯定评价无异于雪中送炭。而这样的评价其实并非无迹可寻,客观来看,上汽奥迪并不是一个从根上出现问题的品牌,它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归咎于外部环境的桎梏。
其中,最为核心也最为致命的因素无疑是渠道,在多方博弈之下,上汽奥迪所实行的渠道模式很难对其产品实现覆盖。传导至产品层面,又造成上汽奥迪在产品定价、产品定位和产品力上的“错位”。
可以说,在这场开局之战中,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叠加,上汽奥迪并未能充分发挥出奥迪的在华优势。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上汽奥迪其实并不像外界所评价的“摆烂”,相反,无论是在人员、产品还是渠道上,上汽奥迪都在尽可能地作出转变。
3月13日,上汽奥迪营销事业部总经理贾鸣镝正式卸任,由原上汽大众大众品牌营销事业执行总监杨嗣耀接任。
尽管未能达成进场之初4万年销量的目标,但作为上汽奥迪的第一任营销总经理,对于这个品牌,贾鸣镝有付出,也有功劳。从与奥迪进行谈判和协商,到2022年三款车型的引入,再到线上销售渠道和下线体验店的搭建,贾鸣镝可以说是陪着上汽奥迪破茧和成长。
时势造英雄,但也能将英雄拉下马。如今,杨嗣耀上任担负起上汽奥迪的重任,颇有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意味,但不要忘记,大厦也是前人一砖一瓦搭建的。
贾鸣镝
从更深的层面来讲,这又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接棒”,它更显示出股东双方对于提振上汽奥迪的销量、引领品牌向上的深刻考量。
回到上汽奥迪的渠道之困中,其实不难发现,如今上汽奥迪的渠道困境在以往大众ID.系列尝试代理制时同样存在。如何最大程度上发挥代理制的优势?如何在此基础上对上汽奥迪的渠道网络进行针对性调整和优化?这些都是一脉相承的问题。
作为原上汽大众大众品牌营销事业执行总监的杨嗣耀,既有着代理制探索的经验,又对于上汽这一合资集团有着深刻的理解。可以说,如今杨嗣耀对于贾鸣镝的“接棒”,是上汽奥迪在渠道调整上下的一步“狠棋”。
杨嗣耀
而除了上汽的自救之外,奥迪中国也几乎在同一时间进行了调整。今年3月1日,曾慧芳(Katy Tsang)正式出任奥迪中国市场营销及销售执行副总裁,在曾慧芳的上任目标中,有一条赫然在目:协调上汽奥迪和一汽奥迪南北两个合资企业的事务,共同推动奥迪在华业务的发展。
可见,对于在华两家合资企业之间的深刻矛盾,奥迪并非没有作为,特别是在如今新能源汽车的浪潮步步紧逼的当下,奥迪也必须有所作为。
而在产品方面,尽管上汽奥迪在销量上有些“透心凉”,但从过往的表现中看,上汽奥迪对于中国市场的需求方面的感知其实并不算弱。
以奥迪Q6为例,它的诞生正是上汽奥迪本土化需求定制能力的缩影。早在奥迪Q6定项之时,上汽奥迪就考虑到中国二孩家庭的增多和市场中6座7座车型缺乏,积极与奥迪方面进行商议,最终利用大众的MQB平台打造出了这样一款“中国特供车型”。
此外,在车机系统中,奥迪Q6还将车载微信、高德地图、喜马拉雅等腾讯、阿里生态服务接入,充分考虑了国内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这在合资企业中是非常难得的。
不同于一汽奥迪对于德国奥迪的偏好和特点的保留,上汽奥迪几乎是完全根据国人的喜好去进行本土化改良,以一种创新的、真诚的方式主动适配国内市场的需求。
此外,在“奥迪中国进取2030战略”中,奥迪方面曾透漏,2024年,奥迪会首先在国内引进奥迪Q6?e-tron作为进口车型;到2025年,还将继续在中国推出超过10款纯电动车型。可以预见的是,作为奥迪在中国的两家合资企业之一,上汽奥迪未来在中国的产品矩阵还将进一步扩充和丰富。
尽管现在上汽奥迪的产品和售后服务频繁被人吐槽,但必须承认的是,对于消费者而言,上汽奥迪的出现为其提供了一个更加本土化的、接地气的、新的选择;而对于市场而言,上汽奥迪的入场又在客观上促进了市场的良性循环。
如今,在高通胀、供应链不稳定、疫情等黑天鹅事件的影响下,全球的汽车市场都处于震荡之中,面对经济不稳定产生的连锁反应,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像奥迪这样的传统车企,都比以往更加需要一个稳住身位的“抓手”,而中国市场扮演的正是这样的一个“稳定器”的角色。
2020年6月,奥迪监事会曾作出由杜斯曼直接负责中国业务的战略决策,这意味着针对中国市场的决策将被更高效的执行,来自中国市场的声音也将更直接地传达至奥迪总部。
在奥迪全球CEO杜斯曼看来,中国市场对于奥迪而言举足轻重。值得注意的是,在一次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杜斯曼曾表示,奥迪总部将对于奥迪在中国的问题会重新商定和协同,协调好一汽奥迪和上汽奥迪在中国的关系,捋顺奥迪合资企业之间所面临的问题。
这显然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尽管上汽奥迪与一汽奥迪长期以来所积累的嫌隙与差距短时间内难以弥合,但值得欣慰和肯定的是,无论是上汽奥迪还是奥迪总部都已经开始行动起来。
如今,人员在变,产品在变,政策也在变,随着机制、产品和战略的调整,再加上中国市场在世界舞台上地位的逐步提升,上汽奥迪仍然值得期待回到一个正常的、向上的轨道中去,而我们似乎也不必着急对上汽奥迪感到失望。
正如温泽岳所言,“一个新的合资企业成立是不易的,需要一定的时间成长,这在汽车行业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预言家,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