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雷军:小米汽车将与大家见面,雷军进军造车行业会对其他车企造成啥影响?

2.小米计划什么时候出车?

3.网传华为余承东将入职小米汽车,官方火速辟谣?

4.曝小米计划在2024年出车,除此之外小米还有哪些计划?

5.营收、净利润双下滑,小米汽车还能如约而至吗?

雷军:小米汽车将与大家见面,雷军进军造车行业会对其他车企造成啥影响?

小米汽车现状_小米汽车销量惨淡

个人认为小米造车最终一定会让我国汽车工业收益提高的影响,但是也有很多前提。

首先相信小米一定有雄厚的资金来进军新能源汽车,但是即使新能源汽车没有了发动机变速箱这些传统车企都很难搞定的技术,新能源汽车也面临着其他难度,所谓电控,电机,电池三电技术,其中最有搞头的就是电池技术,高压动力电池怎么管理,与电机怎么匹配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毕竟人命大于天,新能源电池安全问题从一开始到如今从没有哪家汽车公司敢保证不会发生严重的问题,这也是小米造车要考虑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讲?汽车做出来了,如果汽车性能一般,消费者可能接受吗,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不接受,汽车行业作为实体经济,没有销量一切都是扯淡。因此造车过程的质量问题就尤为重要了,批量造车,需要各方面都特别成熟的管理体系,不然问题会源源不断,根本控制不了,这需要强大的团队管理能力,而且也不是一下子想做好就能做好。

至于对上汽和比亚迪的影响,个人认为影响有限,为什么这么讲呢,首先上汽早已布局新能源汽车战略,包括为新能源汽车独立出来的荣威R标,已经马上量产的ER6,纯电续航里程600多公里,这都是有技术在坐支持,包括已经发布的MarvelX,和后续的Marvel-R,上汽已经有新能源汽车完整的产业链,这个不是一下子想建成就能建成的。

再说比亚迪汽车,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旗下的电动大巴早已出口各国,说明技术已经满足国外标准,技术已经领先。旗下的其他品牌比亚迪唐和刚上市的比亚迪汉,都代表了极高的纯电动技术。因此说小米造车目前对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影响有限。

但是从全球层面考虑,小米造车必将提高我国汽车造车的整体实力,会让我国的汽车在国际上影响力更大,后面在国际市场,会有越来越多的我国汽车品牌。

小米计划什么时候出车?

小米汽车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出车。”多位接触到某零部件巨头的知情人士向36氪透露,近几个月,小米方面一直与该零部件公司洽谈合作,并披露了小米汽车的初步计划。

其中一位消息人士告诉36氪,小米汽车的野心很大,计划在2024年出车后,此后三年,每年推出一款新车,“而这三年的总销量要达到90万辆。”

小米汽车团队架构也已有雏形,此前的小米汽车筹备组已经更名为汽车部,并下设产品部、智能座舱部、自动驾驶部、整车硬件部、动力系统部、智能制造部等10余个一级部门。这意味着小米汽车开始全面启动。

小米计划三年卖90万辆:

雷军此前也曾在内部表示,小米汽车计划"3年出车,第一年卖10万台"。

对此,网友称,雷军可能把汽车当成手机来做了,问题是手机还没做明白,又将触角伸向另一个陌生的领域,最后有可能主业副业都荒废了。

一方面,随着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技术逐渐成熟,入局电动汽车领域的行业"大佬"不断增多,市场份额也逐渐分散。虽然小米已布局多条消费电子业务线,拥有完善的消费电子供应链,但造车与消费电子业务相比存在较大差异,造车的设计、制造复杂程度远高于消费电子业务。

而现阶段,小米尚未搭建自有汽车供应链,如何快速与汽车产业融合,形成完善的生产及供应链体系为小米当前最大的难题。另一方面,造车成本极高,厂商多处于长期在造车利润与成本间博弈的状态。因而忽视了成本控制,导致企业至今仍处于"百亿亏损"状态。

虽然小米现金储备量大、看似"不缺钱",但正值"5G换机潮",其主营手机业务也需大量资金周转。造车作为重资产的"烧钱项目",将消耗大量企业资源,易为小米主营手机业务带来较大负担。

网传华为余承东将入职小米汽车,官方火速辟谣?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互联网和智能化的加入,汽车领域也在逐渐发生改变。在这种背景下,小米作为一家知名科技公司,也开始尝试进入汽车领域。

日前,有网友爆料称,华为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将赴小米汽车任职。根据爆料,小米汽车已经向余承东伸出橄榄枝,余承东从华为离职卸任之后,将赴小米汽车任职首席技术官CTO,有可能把华为汽车技术研发部门的一部分员工一并带走。对此,小米方面回应称,这些都是胡编乱造的消息。

值得一题的是,早在3月31日,华为再次对于汽车业务发出决策公告,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可以看到,小米官方虽已辟谣“余承东任职小米”消息,但该传闻仍暴露出小米时下造车处境,以及对小米汽车入场造车的质疑。

然而,随着“余承东被传到小米造车”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分析小米造车的入场时机,尤其是小米造车的优势和困境,以及跨界造车的未来前景如何?一起来看看吧。

小米汽车现在入场还合适?

总的来看,小米汽车的入场时机可以说是相对合适的。首先,智能汽车市场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小米作为一家技术公司,拥有很好的技术实力,尤其是在智能家居技术和智能手机等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小米集团是有能力进行智能汽车的研发和生产。

其次,小米品牌知名度高,再加上雄厚的资金链和研发团队,在开发这一新兴市场中应该会受到市场的关注和认可,可以给汽车品牌带来更多的曝光和推广,并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进而提高汽车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

然而,小米造车进入这个市场也面临着一些困境。比如小米缺少汽车制造方面的经验,还有智能汽车、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等车型都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并且涉及到许多安全认证和产业链的问题,包括供应链、研发、制造和销售等领域。

可以看到,小米集团尚未有相关的造车经验,也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积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实现自己的造车目标,这也是小米进入市场需要解决的问题,小米造车需要配合相关产业链,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运营模式。

总体来说,小米汽车入场时机合适。虽然小米汽车进入市场比较晚,但随着创新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越来越多人对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的需求增加,市场仍旧有不少空间。

跨界造车的未来前景如何?

可以看到,无论是华为还是小米,他们进入汽车制造领域都拥有许多困境。比如华为在汽车制造领域起步较早,但还是不断强调自己“不造车,帮车企造好车“的宗旨,不敢盲目、激进全面跨界造车;而小米则正在努力开发自己的智能化汽车产品,但不少传闻仍暴露出小米时下造车处境。

当然,跨界造车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扎实的技术储备,比如小米造车可以借鉴小米集团在智能家居领域及电子产品领域的技术储备,如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等领域。这对于开发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实现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可以想象,在未来,汽车制造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小米、华为等科技公司在短时间内可能很难在纯电动汽车领域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是跨界制造汽车的趋势将不可逆转,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这个领域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因此,对于跨界造车的公司来说,必须保持持续的创新精神,提高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这样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跨界造车的公司需要不断优化自己的产业链,加强与不同类型的厂家和供应商的协作关系,提高汽车制造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和获取更多用户信任。

车友观察:适应新时代,技术创新是关键

总的来说,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涉足此领域。跨界制造汽车的模式,早已不再是一种奇怪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尝试制造汽车,显然跨界造车还是具备一定的优势和潜力。

当然,跨界制造汽车领域也存在着许多未知的风险和挑战,但是目前,他们在创新、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上,都拥有较显著的优势,在保持卓越的品质和设计,还具有不错的品牌影响力。

正如雷军所言:“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间都不晚。”如果能够打造出一款真正高性能、高品质和高智能的电动车,还是很有希望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总之,跨界造车并不是一句“门外汉”那么简单,反而拥有着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当然,要想适应新时代,技术创新依旧是关键,只有通过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才能在制造汽车中突出自己的优势。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友观察,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曝小米计划在2024年出车,除此之外小米还有哪些计划?

除此之外,小米还计划进军高端手机市场。

小米造车

2021年3月30日,小米集团宣布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获得董事会批准,小米初期投资100亿元,未来十年投资100亿美元。9月1日,雷军正式宣布小米汽车正式注册。公司名称为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

此外,为了推进造车计划,小米将成立全资子公司负责电动车业务,初期投资100亿元,未来10年预计投资约600亿元。可见,小米近几年的重心会放在造车方面。

除了汽车业务,小米在未来还会进军高端手机市场。

根据小米公司日前发布的财务报告显示,小米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3000元以上的手机销量也有所突破。虽然大众这次被小米造车的消息吸引,但实际上短期内小米的业务还是集中在智能手机领域。尤其是在高端手机市场,如何取得突破成为了小米未来市场的关键。目前其Redmi系列在中国、印度和欧洲都取得了不错的销量,但就高端市场而言,小米和三星和苹果相比,还是差的很远。

小米虽然销量排名全球前三,但高端市场份额明显不如三星和华为。从小米新品发布会开始,其小米数字系列的价格持续上涨,开始冲到4000元和5000元的价位。然而,不知道它这次的价格是否会成功。

有分析人士指出,小米冲击高端的意愿仍然非常强烈。这次发布会甚至称自己为安卓机王。显然,小米在高端手机领域越来越自信。准确的说,除了小米在红米的业务剥离,双品牌战略已经成功,相信小米在未来会慢慢脱离低端品牌的形象的。

营收、净利润双下滑,小米汽车还能如约而至吗?

“1TB存储的红米只卖2599元!”

在3月28日的春季发布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用真诚的态度,以及低到离谱的价格公布了红米Note 12 Turbo的售价。

场下的观众好像是习惯这种发布会,脸上并没有露出太激动的表情,只当做是看了一场传统节日。相比于性价比极高、销量飘红的红米新款手机,看客们更期待的、更关注的是小米汽车。

神秘面纱被揭开?

距离雷军宣布亲自下场造车,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两年之久,小米汽车现在的进度怎么样了,是否能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并且跑起来?

近日,有个数码博主在某平台上曝光了关于相关配置和售价信息,还有一组疑似新车的实拍路透图,图中的新车没有伪装覆盖,但是和之前曝光过的渲染图不大相同。

不过,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转发了该条信息,并辟谣称:如果据说是真的,我就吃了它。所以说,什么据说、传说、听说、我有个朋友、我有个亲戚……都是靠不住的。

而网友们也发现了不对劲,仔细查看并确认之后,发现实拍中的新车其实是大运集团旗下还未量产的远航Y6,并不是小米之前路测的新车。

但是大家不用失望,此前就有网友曝光过小米冬季路测的照片,说明小米汽车的推进速度还不错。再加上雷军还表示过,小米造车进展超过预期,目前已经完成了冬季测试,以及明年上半年量产,并将争取在15年至20年进入世界前五。

俗话说得好“好饭不怕晚,出名不用喊”。面对出车时间是否太晚的质疑,雷军认为,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间都不晚。

沉没成本不断增加

但如今的新能源市场瞬息万变,很多新势力前辈入局之前都是那么地意气风发,但是入局之后却寸步难行,最终只能遗憾退场。雷军如今能保持乐观态度,是因为手头上资源充足,如果小米手机在数码市场上受挫,小米汽车还能如约而至吗?

在3月24日,小米公布了2022年年报,从数据上看,其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智能手机和IoT两项主营业务表现都没有达到预期,尤其手机业务方面,出货量下滑得非常严重。

这么一看,这份小米财报几乎都是坏消息,没有一点是能鼓舞员工士气的。那么问题来了,小米如今亏损严重,会不会影响到小米汽车的进度呢?

答案是不会影响,小米集团方面表示:汽车业务进展顺利,维持2024年上半年量产的目标不变。与此前雷军的说法一致。

尽管未来市场上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也有许多事情是小米无法掌控的,但是加大筹码投入汽车业务是没有错的,有着确保按时量产的决心。

根据2022年的财报显示,小米集团在汽车业务上的研发就投入了31亿元,再加上2021年在自动驾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投入,例如芯片、传感器等方面的投入共计20亿元,这么计算下来,小米集团这两年在造车方面的投入超过了50亿元。

对比去年“蔚小理”108.4亿元、52.1亿元、67.8亿元的研发投入,作为新手玩家的小米(31亿元),其投入研发的资金并不算少,并且投入的资金还在持续增加。

除了投入科研之外,小米在招募人才方面的投入也很大,小米汽车刚成立的时候,其团队只有17人,到了2022就达到了2300人。

同时小米招聘官网目前正在北京、上海两地大量招聘汽车业务员工,职能包括研发、市场等方面,岗位数量超过400个,后期等到小米的制造厂完成,参与造车的人数将达到一个恐怖的数字,其投入将翻几番。

当然了,目前小米投入的资金都有回报的,虽然现在不明显,却为以后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打造垂直整合

在去年11月份,小米汽车用一段视频展示了自家的自动驾驶技术,视频中一辆经过改装,并加装了小米自动驾驶测试的车辆,顺利完成了无保护左转、自动掉头、多车道路口左转、环岛绕行、自动泊车等共计30个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从视频来看,小米所展示出来的自动驾驶成绩已经能达到了L2++级,虽然对于竞争对手来讲,做到这个程度的自动驾驶级别的难度不大,但对于小米这家数码企业来讲,在技术上提升了一个层次,如果后续能应用在首款车型上,那么在市场上将增加竞争力。

上文提到,雷军亲自参加了小米汽车的冬测,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米汽车在动力电池方面有了新的进展。

此前,小米集团投资了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和赣锋锂业,尽管这三家电池厂商并不算是行业龙头,但胜在它们的电池性价比高,同时小米在投资之后,不仅可以降低整车的成本,还能从中学习到制造电池的技术,将电池这条命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避免了为“宁王”打工。

另外,小米集团还跟芯片独角兽黑芝麻智能、芯片设计公司慷智集成、锂离子电池材料商法恩赉特、禾赛科技等企业有着深度合作。

再加上中创新航等电池厂家,小米集团已经涉及了自动驾驶芯片、动力电池、原材料等各个领域,除了制造厂之外,小米汽车的整车生态链几乎完成了,相当于形成了垂直整合模式,也就是有了自己的配套产品链。

上一家拥有垂直整合模式的汽车品牌,已经在市场上赚的盆满钵满了,它就是比亚迪;而小米汽车就是想通过垂直整合模式,减少整车的成本,缩短亏损周期,将自身的压力降低。

解决了供应链和技术问题,之后就渠道问题了,对于小米来讲,渠道的建设是最省心的,有了华为的智选做前车之鉴,遍布全国的小米之家就是小米汽车以后最强的武器。

此前卢伟冰表示过,小米的目标是在2024年年底前开出4万家小米之家,并加开更多大店以便承载汽车销售服务。对比友商华为给问界提供试驾服务的600家门店,以及被吉利收购的魅族,也就不过建设一千家汽车体验店的目标,这足以看出小米汽车的野心。

小米稳了吗?

拥有了配套生产链、全国各地的渠道,小米汽车就稳了吗?

当然没有,小米汽车并没有像百度那样选择与车企,而是选择建设工厂。虽然小米汽车的一期工厂即将在今年6月份竣工,并且能顺利进行量产,但是目前小米汽车还没有搞定造车资质。

强如“蔚小理”都需要在汽车市场站稳脚跟才能拥有造车资质,而上一家出道就自己建厂制造的威马已经接近倒闭,这种全资模式造车,无疑成了小米汽车的负向拖拽,让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风险,但如果成功,收益却比风险大,这就是雷军造车的魄力所在,敢于冒险。

其次是价格问题,众所周知小米手机主打性价比,粉丝群体的消费水平并不高,小米汽车的定价过高,那就无法得到这些粉丝的支持,很难复制小米手机的辉煌。

另外,市场的竞争很残酷,使得汽车品牌更新产品的速度变得“内卷”起来,如果小米汽车的第一款汽车的配置按照前两年的标准来安装的话,那么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下降。

编辑总结

回想几年前,造车新势力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投资者无比大方,然后能活下来的寥寥无几;有了前车之鉴,投资者面对跨界造车变得小心谨慎,并且“吝啬”起来。

对于小米汽车来讲,这不是最好的造车时代,但却能让小米汽车生存下来的时代,有了诸多前辈的造车经验,小米汽车能从中借鉴,可以少走了很多弯路,例如怎么解决造车带来的盈利失衡、售后和维修冗余等问题,这样子发展起来能顺利很多。

对于小米集团而言,手机业务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今年能否成为业绩转折点还不好说,毕竟如今手机市场的大环境很难好转,如果小米汽车能如约而至,并且能兑现雷军传递给内部的积极信息,那么小米汽车将成为一束光,照亮小米集团前路的黑暗,让投资者和员工重拾信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EV智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