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三包法_新能源汽车三包法最新规定
1.新能源汽车国家三包政策
2.新能源电动汽车三包规定
3.新能源汽车入选三包政策,车主权益是否真能得到保障?
新能源汽车国家三包政策
要求家用汽车产品的三包有效期不得低于2年或者行驶里程50,000公里,以先到者为准;包修期不得低于3年或者行驶里程60,000公里,以先到者为准。三包有效期和包修期自销售者开具购车发票之日起计算;开具购车发票日期与交付家用汽车产品日期不一致的,自交付之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新能源电动汽车三包规定
新能源电动汽车三包规定:
一、进一步加强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
二、适应产业发展和消费升级的需要,扩大家用汽车三包范围。
三、针对家用汽车三包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家用汽车产品在三包有效期内符合更换、退货要求的,由销售者凭三包凭证和购车发票为消费者更换、退货。
电动车辆的非电气零件:
1.车架和车把如有脱焊、破损,应在一年内更换(因外力撞击造成的人为损坏不享受“三包”)。
2.前叉减震,弹簧断了出来,保修期半年。如因人为或外力扭曲变形,则不予保修。
3.如果轮圈接口无故开裂、断裂、变形(人为除外),保修半年。
4.电镀件:车把、曲柄轮盘、轴皮、衣架、汽车锑等。如果发现(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涂层起泡或大面积脱落,应在半年内更换。
5.如果发现前桥和中桥的飞轮(包括齿轮、碗和轴杆)损坏或断裂,应在半年内更换。
6.刹车的内刹车皮坏了,半年内要更换。
7.如果自购车之日起15天内发现内胎有沙眼、漏气,可以更换(自修不予更换);如果在三个月内发现轮胎有开裂等质量原因,应予以更换。
8.如果三个月内油漆大面积脱落,更换。因人为损坏、刮擦、划伤导致油漆脱落的,不予“三包”。
9.鞍座是质量问题,保修半年。
电动汽车零件:
1.电机:如遇齿轮断裂、轴承断裂、外壳开裂、烧毁(人为因素除外)等故障,有刷电机保修两年,无刷电机保修三年。
2.电池:正常情况下,如果正确使用的电池漏液,塑料外壳开裂,经检验容量低于额定容量的60%,保修期为12个月。
3.控制器:一年内出现性能故障,保修,私自打开内部的不保修。
4.充电器:外观无外力造成的裂纹;未经允许不在里面玩,不撕不缝不贴标签;附送完整线路,短路、断路等影响使用的质量问题将保修一年。
5.仪器应保证在一年内不会出现性能故障。
6.调速手柄:如外观无损坏,出口无破损,无自行拆卸,失去正常调速功能或模式转换功能,视为质量问题,一年内保修。
7.功能开关:外观无破损,出线部分无破损,任何功能(喇叭、大灯、转向)缺失,视为质量问题,一年内保修。
8.断电刹把:外观无损伤,出口无断裂,无断电功能。视为质量问题,一年内保修。
9.(注:所有刹把断裂和轴边断裂都是人为或外力撞击、跌落、断裂等。非质量原因不予保修)。
10、电源锁故障,接触不良保修半年。
11、喇叭不响保修三个月。
12.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不能充放电,续航里程(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短。它们保修一年。
法律依据
《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
第一条 为了明确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以下统称三包)责任,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家用汽车产品的三包,适用本规定。
第五条 家用汽车产品消费者、经营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或者承担责任,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家用汽车产品经营者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消费者提出的符合本规定的三包要求。
新能源汽车入选三包政策,车主权益是否真能得到保障?
传说中的2020年已经到来,年末的喜庆氛围开始崭露头角,尽管笔者所在的广州,依然能看见短袖衣服的出现。但是此时的北方,早已进入了冬季下雪的时节。天天需要开车出门的伙伴们,估计在车内都要哆嗦一阵才能出发。
燃油车主都尚且如此,纯电动车的车主估计处境也不好受。气温下降,不单对驾驶者是一大挑战,对于其内部的动力电池组因此缘由而续航打折。要是开启暖风,那么动力电池包的续航将进一步缩水。续航能力降低是新能源车主冬季面临的问题,尽管会出现一些不方便的因素,但是相较于动力电池组出现故障,这已经不算是什么事情了。要知道,新能源汽车在为数不少的消费者看来,是安全性缺乏、质量不稳定的同义词。幸运的是,以后新能源车主再也不需担心了。
汽车实行三包政策,满打满算也就几年的光阴。近些年,我们不乏看到新购买才刚落地不久的燃油车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新闻。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有更多的消费者,根据汽车三包的政策,顺利地主张了权利,保障了自身的实际权益的例子。
随着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有力推动,以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了解的逐渐清晰,越来越多的群体开始将新能源车作为购车时的选择之一。可是新产品的给消费者美好的同时,伴随而来的往往是质量问题的警示。特斯拉自动驾驶辅助失效、电池无故起火,其它造车新势力出现的自燃事件,都让消费者刚建立起来的信心,被浇了一盆盆的冷水。
国家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三包部主任贺兴,此前透露新版的汽车三包政策正在修订当中。其中,对于新能源汽车也纳入到三包的范围之中。具体就是将新能源车的“动力蓄电池和电机”纳入到与发动机、变速器并列的家用汽车主要系统中。换句话说,这两大部件出现故障,车主同样可以享受免费更换总成的服务。
此外,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组,由于其使用的特性会出现衰减的现象。在新版的三包政策要求车企必须在纯电动车的电池上标注其衰减值,并明确告知消费者电池每年的性能衰减量。
除此以外,在退换车的条件方面也进行了小幅改动,对于消费者来说退换车的条件要更宽松。在目前实行的政策中,规定汽车修理时间累计超过35天,或者同一个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修理累计超过5次,消费者可以要求换车。
并且,新政策对未按三包政策落实执行责任的经销商,处罚力度也由现在最高处罚3万元,改为了最高罚款额度将提高至50万元。
不论是哪种的购买行为,消费者和卖家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对等,尤其是在大宗商品如汽车这类交易之中,消费者是处于弱势的一方。经销商、车企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对消费者蒙骗、隐瞒车辆的真实情况,诱导消费者购买问题车辆的情况其实并不鲜见。比如说库存车、运输途中受损的新车、经过修复处理的泡水车等,在没有告知消费者的前提下,以折扣、价格优惠的形式向消费者销售。
而事后,当消费者发现问题后的维权难度也是比其它类型的消费来得要高。汽车作为工业化的产品,消费者对其了解并不如行业内人员来得丰富,对于出现问题的感受他们也许深有体会,但产生问题的原因他们却无从得知。因此消费者在汽车维权方面,就存在天然的辨识难、取证难。而新能源汽车在此基础上,还有独有的特殊性。当动力电池组和电机等出现问题的时候,并非如燃油车型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问题出现后要比燃油车来得严重;电池组自燃便是最常见的例子。
此外,《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谁主张谁举证”。那么在汽车消费的维权之中,消费者需要提供资料、证据,来证明自己提出的问题。只是,又基于前面提到的信息不对称,卖家一方往往在销售过程中,对凭证等资料隐藏和不提供,导致消费者不能提供完成证据链,从而难以保障自身利益。出现纠纷后的协商、投诉,处理的成效微乎其微。
正在修订的新三包政策,将新能源汽车纳入到保障范围内,是其新能源车消费者应有的权益进行保护。而对卖家一方处罚力度的加大,是增加经营者的违法成本,让经营者引以为鉴。
不过笔者认为,50万的罚款无疑是增加经营者的违法成本,但对于消费者的补偿作用却不大。以一赔三的例子的确有,可不是每位消费者的维权问题都适用。可是消费者为了维护权益而提供证据的举证过程中,就需要花费不少时间、金钱成本。当问题得到解决后,消费者这部分的成本,是否也应该有所补偿?因此50万元的罚款,更应该作为消费者的补偿款,根据维权问题的程度而适当进行赔付。
曾有法律界人士表示,通过诉讼程序解决问题,证明的过程非常麻烦,并需要付出时间和金钱成本。如律师费约3~4万元,诉讼费1万元左右,鉴定费通常不低于2万元。从时间来说,法院规定的诉讼期是6个月,可是与质量相关的诉讼通常会超过这个期限。还没有算上这段时间还要还购车时候的贷款。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变相加剧了卖家一方捉住消费者时间和金钱都耗不起的心理,从而将事情掩盖过去。
综上所述,我们能了解汽车维权的难点和痛点。汽车新三包政策的修订,从大方向来看是意在成为消费者保障自身利益的坚强后盾。但是,对经营者的告知义务具体化、标准化,如确定具体合同中应告知的内容,避免运用相关条款时产生争议,以及对宣传行为的进行规范,减少广告宣传中“引人误解”的灰色地带,以及打破消费者因处于弱势地位,而导致的举证难问题。
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解决好三包政策和《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合同法》之间相互牵制的影响,以此提升消费者的地位,在消费行为中不再处于弱势,才能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