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市值高还是特斯拉高_华为吊打特斯拉
1.福布斯榜首(福布斯榜首多少钱)
2.大|公|司|会|一直|变大吗?
3.华为坚决不造车,但有比造车更大的野心
4.特斯拉上天了,马斯克飘了
福布斯榜首(福布斯榜首多少钱)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福布斯榜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福布斯榜首多少钱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福布斯》2021年全球亿万富豪榜:亚洲最富有的十位富豪
《福布斯》刚刚公布了2021年全球亿万富豪榜。即使全世界经历了一年的全球大流行,但富人在这一年里变得越来越富有,《福布斯》称“福布斯第35届年度全球最富有的亿万富翁的数量激增至前所未有的2755人,比一年前多了660人。其中,新上榜493名亿万富翁创下了历史新高,大约每17个小时就有一个新的亿万富翁产生,其中210名来自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
排在榜首的是杰夫·贝佐斯,他的财富为1770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埃隆·马斯克,净资产为1510亿美元,伯纳德·阿尔诺及其家族,净资产为1500亿美元。
尽管美国拥有最多的亿万富翁,《福布斯》指出,“美国仍然拥有最多的亿万富翁,有724人,但是中国的追赶速度惊人,达到了698人。”
排在第10位的是印度首富穆凯什·安巴尼,他也是亚洲财富最多的人,拥有845亿美元的资产。其他上榜的知名亚洲富豪包括中国的钟__和马化腾,以及中国香港的李嘉诚。李嘉诚在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43位,在亚洲富豪榜上排名第12位。
亚洲富豪榜前十中国占了6席,他们都是谁呢?我们列出了全亚洲最富有的亿万富翁。
1穆凯什?安巴尼MukeshAmbani
国家:印度
净资产:845亿美元
全球排名:10
穆凯什?安巴尼是印度能源和电信巨头信实工业集团的董事长、董事总经理和最大股东,该公司在石化、石油和天然气、电信和零售领域都有业务,并且在过去一年中股价飙升。
虽然他的财富从2019年的500亿美元降至2020年的368亿美元,但如今他的财富高达845亿美元。他在2020年排名全球第21位,目前排名第10。
“任何可以数字化的东西都在数字化。印度不能落后。”——穆凯什?安巴尼
2钟__
国家:中国
净资产:689亿美元
全球排名:13
“瓶装水王”钟__是瓶装水公司农夫山泉的董事长,该公司于2020年9月在香港上市。
2020年他在全球富豪榜上只排在第1063位,在过去的12个月里,他的财富迅速增长,从20亿美元增长到689亿美元,钟__在全球排名第13位。
3马化腾
国家:中国
净资产:658亿美元
全球排名:15
马化腾是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控股的董事长,该公司是中国市值最大的企业之一。马化腾已经连续三年成为中国第二富有的人,全球排名也从第20位攀升至第15位。
4黄峥
国家:中国
净资产:553亿美元
全球排名:21
黄峥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在线折扣零售商拼多多的董事长。黄峥是一位连续创业家,此前他创立了网络游戏公司新游地和在线电子商务平台欧酷网。
近年来,他的财富稳步增长,全球排名从2019年的第94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57位,现在是第21位。
“在我有钱之前,我学会了如何管理和接受有钱的状态。”——黄峥
5高塔姆·阿达尼及其家族GautamAdaniandfamily
国家:印度
净资产:505亿美元
全球排名:24
印度基础设施大亨高塔姆?阿达尼在家乡古吉拉特邦控制着印度最大的蒙德拉港。
“当一名企业家是我的梦想工作,因为它考验人的韧性。我从不听命于任何人。”——高塔姆·阿达尼
6马云
国家:中国
净资产:484亿美元
全球排名:26
马云是中国最有名的商人之一。马云联合创立了阿里巴巴集团,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之一,他在2019年辞去了执行董事长一职,由首席执行官张勇接任。
马云曾在2019年和2020年成为中国首富,现在他在中国排名第4,全球排名第26。
7孙正义
国家:日本
净资产:454亿美元
全球排名:29日
孙正义创立并经营着移动电信和投资巨头软银集团。今年,他超过柳井正,成为日本最富有的人。
8柳井正
国家:日本
净资产:441亿美元
全球排名:31
柳井正建立并经营着在东京上市的服装零售帝国迅销集团。迅销是优衣库的母公司。
虽然他在2019年和2020年都是日本首富,但孙正义却在2021年登顶,柳井正在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31位。
9王卫
国家:中国
净资产:390亿美元
全球排名:35
王卫是顺丰控股的董事长,顺丰是中国最大的快递公司,有“中国的联邦快递”之称。
10何享健
国家:中国
净资产:377亿美元
全球排名:37
何享健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之一的美的集团。尽管他在2012年退出了该公司,并由他的儿子何剑锋接任美的集团和美的房地产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但他仍是全球第37位,中国第6位的富豪。
福布斯发布中国最佳CEO榜单,王传福登榜首,该企业家是凭借什么上榜的?
根据官方媒体的报道,福布斯发布了中国最佳CEO的榜单。在这一个榜单当中,大家非常快便注意到了王传福登上了榜首。王传福是中国知名的企业家,他是比亚迪公司的董事长兼任总裁,在公司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员工。这一个企业家在经营公司的时候遵守相关的规定,并且能够抓住时代的发展机遇,可以说这个企业家非常的具有谋略,凭借自身的强大力量成功上榜。
根据网络的相关资料,小编了解到王传福是1966年出生于安徽芜湖的,他是中南工业大学的高校毕业生,学历也是非常的高。1990年王传福在毕业以后选择在学院进行工作,工作了5年以后他便选择了辞职,并且在世界范围之内创办了比亚迪这一家公司。让所有人都非常吃惊的是,他仅仅利用了几年的时间,便将自己的企业成功的发展成为了非常不错的制造商。他带领着他们的公司于2003年的时候正式的跨入了汽车这个行业,这一路走来他经历过非常多的事情,现在已经成功的担任了比亚迪公司的董事长。
在王传福的事业发展上,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自身生活当中,王传福的作风问题也非常的好。据了解,王传福是一位中国***党员,为社会主义做出了非常多重大的贡献。王传福在2021年的时候也成功的登上了福布斯中国最佳CEO的榜单,但是那个时候他的排名是第3位,所以在2022年所取得的这个成就才更加的令人欣喜。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王传福在2021年的时候成功的进入了中国品牌人物的500强排名的名单。在这一个名单当中,他进入了前20位排名为16名,小编认为这对于王传福个人的业绩来说是高度肯定的。最后小编在这里也是非常期待王传福在今后的事业发展当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就,为中国做出更多的贡献。
福布斯中国发布2022年中国最佳CEO榜单,榜首是王传福,你怎么看?
福布斯中国发布2022年中国最佳CEO榜单,这一个信息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让大家觉得意外的是这个榜单的榜首是比亚迪的CEO王传福,也让很多人觉得惊喜。根据有关数据可以知道王传福已经56岁了,但是仍然有着非常好的身体素质。同时处理相应的业务也都非常得心应手,对待公司规划有着很好的敏锐度。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是一个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企业家。并且对自己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并没有什么负面的舆论消息传播出来。
这一榜单也是非常有说服力的,综合考量很多方面的因素。不单单是企业的发展前景和经济实力,也对企业的负责人有着非常多的考量。王传福能成为榜首也是自己的实力所致,王传福带领着比亚迪不断的进行改造和创新,迎合时代和消费者的需要。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这些成绩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王传福认准了时代发展的大势,调整自己的战略计划。对相应的比亚迪汽车有着非常好的安排,也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这样能更好的占据相应的市场份额,让自己的汽车在新能源领域也有着一席之地,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同时可以以很好的发展自己,相应的售后服务也是非常不错的,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和支持,比亚迪汽车一直也有着比较好的性价比。
王传福带领公司创立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世界范围内就有着非常好的销售成绩。不像其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不断的发生意外事故,然后很多消费者都觉得害怕。比亚迪在消费者心中还是非常有信赖力的,有非常多的人购买相关的新能源汽车都会选择比亚迪,这让王传福有着非常好的热度。
福布斯发布美国富豪榜,排在前十名的都有谁?
近日,福布斯官方发布了2021年美国富豪榜的榜单,其中杰夫·贝斯索、埃隆·马斯克和马克·扎克伯格获得前三甲,而第四名到第七名分别是比尔·盖茨、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和拉里·埃里森,第八名到第十名则分别是沃伦·巴菲特、史蒂夫·鲍尔默和迈克尔布隆·伯格。
首先,早先就有新闻称亚马逊在近两年再次飞速发展了,不仅仅营业额和股票都上涨了很多,如今亚马逊的杰夫·贝斯索也成功登上了美国富豪榜的榜首,而特斯拉的埃隆·马斯克虽然屈居第二,但是他与第一名的杰夫·贝斯索仅仅只有10亿美元的差距而已,FACEBOOK的马克·扎克伯格与前两名的差距则比较大了,马克·扎克伯格仅仅只有134亿美元的身家,相较于第二名有超过五十亿美元的差距。
其次,今年的第四名被比尔·盖茨拿下,前段时间比尔·盖茨的离婚和分财产新闻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都笑称比尔·盖茨是把钱分给前妻了。另外,由于谷歌和近年来面临的问题比较多,所以谷歌的股价也有所下跌,市值也是蒸发了不少,而此前稳居前五名的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在今年的榜单中居然跌落一人,这也是令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
另外,第七名和第八名分别是来自软件行业的拉里·埃里森和来自伯克希尔·哈萨韦公司的拉里·埃里森,这两位都是主打美国产业的,所以能够获得这么高的身家也是很难得的。
最后,史蒂夫·鲍尔默和迈克尔布隆·伯格在本次榜单中占据了前十名的最后两个名额,而他们的身价价格与前八名也是形成了巨大差异。
福布斯发布2021全球最佳雇主榜,位列榜首的是哪个企业?
福布斯2021位列榜首的是三星电子,近几个月来,劳动力短缺导致世界各地的雇主竞相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福布斯与市场研究公司Statista合作编制了我们的年度全球最佳雇主名单。为了确定排名,Statista调查了来自58个国家或地区的150,000名在跨国公司和机构工作的全职和兼职员工。调查参与者被要求评价他们向朋友和家人推荐自己雇主的意愿,他们还被要求评估各自行业中表现出正面或负面的其他雇主。
随着公司结构变得更加分散,工作可能会特别孤立,因此感觉更像是工作。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公司不得不争先恐后地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以保持融洽的关系,然而,许多人在这种情况下茁壮成长,即使社交方面几乎被排除在外,员工仍然为在这些公司工作感到自豪。
在2021年的世界最佳雇主排名中,福布斯邀请市场研究公司Statista找出来自58个国家的跨国公司和机构的150,000名全职和兼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员工匿名公开了他们向朋友和亲人推荐雇主的意愿,他们对行业内其他雇主的看法,并根据品牌形象、人才发展、性别平等、经济足迹和社会责任等因素对公司进行了评级。最终的名单包括750家在调查中名列前茅的跨国公司。查看以下得分最高的15名雇主:三星电子、IBM、微软、亚马逊、苹果、字母表、戴尔科技、华为、土坯、宝马集团、好市多、可口可乐、思科系统、阿迪达斯、西门子。
为了在这个普遍混乱的时代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雇主正在修改薪酬方案并寻找加强社会联系的方法,特别是考虑到工人分散在各个城市和国家。Target是一个在其模型中进行切换后表现更好的主要示例,跃升至列表中的第25位,比去年的位置高出117个位置。它通过承诺在假期雇用更少的工人来显示它对全年员工的重视,这样一来,周末和节假日工作的现有员工将获得更多奖金,而且工作班次也更加灵活。
2021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公布,你知道榜首是谁吗?
榜首是贝索斯,而且这也不是贝索斯第1次登上福布斯的亿万富豪榜第1名了。
福布斯的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一直以来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很多人都特别羡慕这些在排行榜上的富豪,当然这些富豪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只不过是通过看这个富豪的排行榜,图一下乐而已。
2021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已经公布。
全新版本的全球亿万富豪榜已经公布,第1名依然是杰夫贝索斯,他所在的企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亚马逊。值得一提的是,几年前还没有登上富豪榜的马斯克已经稳居富豪榜的第2位,身家的也已经达到了1,510亿美元,这个数字已经差不多有马化腾的身价大小两倍了。马斯克的年龄只有49岁,比贝索斯足足小了8岁。
榜首依然是杰夫贝索斯。
杰夫贝索斯可以说的上是一位传奇人物,因为正如这个人创办了大家熟知的亚马逊平台。后来马云也是参考着亚马逊平台创建的阿里巴巴,虽然目前阿里巴巴的业务并不全部是淘宝业务,也在涉及其他产业,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阿里巴巴的成功正是取决于亚马逊的商业模式。在这一次的全球富豪榜上面,我们可以看到第1名的贝索斯比第2名的马斯克足足多了260亿美元,明年的富豪榜第1名可能还是贝索斯。
马化腾也入选了福布斯富豪榜的前15名。
在这一次的富豪榜里面,我们也能够看到非常熟悉的身影:马化腾。
马化腾现在的身家是658亿美元,正好排在了富豪榜的第15名,而排在马化腾前面的是微软的史蒂夫鲍尔默,身价也达到了687亿美元。总的来说,这一次的富豪榜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依然是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
大|公|司|会|一直|变大吗?
美国股市有只大牛股特斯拉,市值8000多亿美金,力压丰田成为全球第一大 汽车 公司,去年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取得了7倍的涨幅!!我们大A股也有只大牛股贵州茅台,市值30000多亿人民币,超过了贵州省的GDP,15年以来涨幅26倍,目前已经是A股第一大公司。
目前大家都认为强者恒强,大公司的规模会无限膨胀,市值会无限增长,因为有各种因素。
比如
收割其他中小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了,
规模经济效应了,
有较强的研发技术壁垒了,
国际化了(可以把生意做到全球)等等。
但是真的就没有什么力量来制约大公司不断增长了吗?
有人说,有,反垄断法。
要知道,反垄断法最早是从美国来的,美国这么多年反垄断真的把巨型公司给干爬下了吗?显然没有。
美国的大公司规模还在增长,最明显的就是微软了, 反垄断对它有用吗?
那么,就有人会担心,未来这个世界会不会被这些巨型公司所统治。
因为这些公司规模越来越大,控制的资源越来越多,而且跨国界,对各国政府可能有巨大影响力。
全世界人民都会沦为这些大公司的打工仔、负债者或韭菜。
我倒没怎么悲观,我认为巨型公司 不会无限增长 , 制约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那就是管理半径。
企业就是一种经济组织,任何组织都有自己的管理半径,当组织的规模超越了其管理半径的时候,该组织就可能走向衰落,走向增长的反面。
管理半径只所以重要,我们可以从上市公司的招股书或年度报告的风险揭示中可以看出,
大部分公司都会提到公司的管理风险,只是大多数投资人会忽略这一风险.
而只有最后出了事情,大家才意识到公司的管理可能出了问题,(比如并购的公司出现商誉减值、对子公司管理失控,核心员工流失,基层干部贪污腐化等。)
我很难给出管理半径的清晰定义,但我可以借用一下 著名经济学者科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给出的一个概念“交易成本” 来做一简单说明 ,
交易成本可以理解成为达成一项交易所需要的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决策成本、监督交易进行的成本等等。
当一家企业内部发生的交易成本(管理成本)开始大于直接从市场上采购(外包)的成本时,它的管理半径就到头了。
科斯用更学术的语言来表达, 就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与市场化的交易成本的对比决定了企业的边界 。
举一个美国大公司的例子。
好像是IBM吧,同一家公司不同部门进行文件的传递,一个在5楼,另一个在10楼,文件的传递需要2-3天的时间,但是把这个业务外包给联邦快递(UPS),文件早上发出去,下午另外一个部门就可以收到!
还可以举一个更简单的例子。
比如一家10个人规模的公司,员工发现了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敲总经理的门,问题可能很快得到 接近 ;但是一家几千人的公司,前线的生产人员发现问题,要首先向班长汇报,然后班长向组长汇报,然后是科长,然后是主管副总,最后才可能是董事长,甚至根本到不了董事长那里,这么多环节,信息可能会发生漏损, 或则 被扭曲,而且时间 拉的 很长,问题可能根本得不到解决。
前段时间发生的华为离职员工被拘事件,也表明了华为作为十几万人的大公司,也接近了其管理半径。
本来算是一件为公司提合理化建议的小事,演变为大公司利用公权力打击弱势员工的丑闻。
我认为这很正常,公司变大了,这样的事情一定会发生。
管理半径决定了一个企业最大的规模, 同是 也决定了其最大的市值空间, 那么有那些因素决定了管理半径的大小呢?
我总结了至少有这4个方面的因素:
企业的商业模式;
企业的管理者素质;
企业的管理工具和手段;
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
企业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有时候就像企业的DNA一样 决定了企业的管理半径。
比如互联网公司、软件公司,天生会产生巨型公司,这是其商业模式决定的。
互联网具有强烈的网络效应,平台经济效应, 天生适合大公司生存,而不适合小公司。 比如社交软件,社交本来就是为了方便,但是如果大家都用不同的社交软件,交易成本势必很高,最后必然天下一统。
软件行业也是如此,大家熟悉了一套软件后,通常不再原意划更多的时间或成本来学习使用另外一套软件了,哪怕你的效率更高。
这就形成了路径依赖,而软件的复制成本几乎为零, 这样的商业模式当然会奖励第一名了,所谓“赢者通吃”。
之前笔者写过《牛股如何练成的》系列中提到商业连锁行业和消费品行业都容易出现牛股,也是跟商业模式有关。
商业连锁其实就是可以低成本的复制,提升了你的管理半径。
比如绝味鸭脖从原来的几千家店面,现在已经到了10000家,而且还在扩张。
消费品尤其是可以标准化的消费品, 一方面可以大规模生产,有较低的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营销,建立品牌优势,占领消费者心智 (让消费者在多个商品中选择通常是很痛苦的)。
所以大部分消费品公司都会打造一个 爆品,成为自己盈利的主要来源。
比如飞天之于茅台,水晶瓶之于五粮液,国窖157之于泸州老窖,特仑苏之于蒙牛。
白酒和调味品能成为资本市场最受宠的板块不是偶然的。
而房地产却不行,为何?
房地产做不到标准化, 一个楼层的房子朝向不同,价格都不一样,所谓一房一价,交易成本非常高。
平安保险非常推崇华夏幸福的产业新城模式,其实这是有问题的。
因为华夏幸福不太可能把在固安的成功低成本地复制到其他城市,毕竟各地的官员水平不一样,经济产业环境不同,你的管理半径根本达不到。
再来比较一下养殖股里面的牧原和温氏 ,牧原之所以有远高于温氏的市值,除了业绩好之外,重要的是 牧原的商业模式更能简单复制。
而温氏的公司 加农户模式 ,农户要一家一家谈,每个村镇的情况还不一样,管理起来也比较困难,这就制约了它的管理半径,所以温氏现在搞养殖小区,说白了也是在部分学习牧原。
总结一下,通常 可以标准化,可以低成本复制,对消费者有粘性(切换成本高) 的商业模式可以降低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增加管理半径,适合大市值的公司。
企业的管理者素质
在同一个行业有大公司也有小公司,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管理层的素质决定的 。
比如连锁火锅行业的龙头,海底捞有4000多亿的市值,而很多小的火锅店能有几十家店已经很不错了。
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了其管理半径。
国外最著名的CEO杰克韦尔奇,曾经把通用推到世界第一大公司的宝座,辉煌时期的通用曾经在十几个领域都是龙头老大或者老二,但是他的继任者与他相差甚远,很快通用就衰落了,目前已经被剔除出道琼斯工业指数了。
管理者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 降低组织的内耗,使得力出一孔,利出一孔。
而内耗是随着组织的变大必然会发生的,就像物理学中的熵增定律一样,自然万物都会从有序走向无序,组织亦不例外。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 “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对抗熵增。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生命力才会增加,而不是默默走向死亡。”
好的管理者一定是可以把企业的内耗降到最低,使得组织的规模不断壮大。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是当时的第一大党。
要枪有枪,
要人有人,
要钱有钱,
而当时的***还很弱小,人少地盘小,没资源,别人不看好,但最后的胜者却是***。
很重要的原因是国民党内部山头林立,利益错综复杂,内耗十分严重,
而弱小的我党,从遵义会议确立了的领导地位后,逐步统一了全党的思想,清理了党内的山头主义、宗派主义,消除了内耗,
大家有力往一块使,最后战胜了貌似强大的国民党。
直到现在, 集中力量(资源)办大事, 仍然是我国体制的一大优势。
企业的管理工具和手段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日益先进。
比如办公信息系统,客户管理软件,电子邮件,及时通讯软件等。
这必然可以降低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扩大企业的管理半径。
巨型公司通常都是这些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手段的受益者。
想想在科学诞生之前,一个手工作坊能组织十几个人劳动已经很不容易了,而目前现代化的工厂可以动辄组织上万人一起合作劳动。
沃尔玛诞生后,革了很多百货公司的命。
除了它是商业连锁的模式外,还在于 它最早应用了先进的信息化工具。
比如给所有的商品打码,跟上游的供应商联网,将所有分店的物流信息渠道管理系统整合起来,总部可在1小时内对4000多家分店的每种商品的库存量、上架量和销售量全部盘点一遍。
沃尔玛之所以能如此高效,管理半径如此之大,在于其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最早也最充分。
这个据说是因为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早年曾服役于美国陆军情报机构,非常重视对信息的沟通和信息系统的建设。
不得不说, 历史 上我们做为一个中央帝国能管理数百万土地,统治数亿万人民。
在于 我们很早就(秦始皇时期)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文字,统一了货币,统一了礼仪,甚至统一了思想(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还有 就是建立了举世无双的驿站体系(邮政系统)和文官系统(科举制),这在农耕 社会 ,这是当时最有效的信息沟通工具和管理手段了。
因此 我们建立了全世界最大的中央帝国。
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
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毫无疑问, 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可以扩大企业的管理半径,提升企业的规模。
很多新兴的互联网公司为什么可以迅速壮大,几年的发展相当于传统公司几十年的发展,
比如2010年起步的 小米没几年就敢挑战曾经家电业的巨头格力电器。 主要在于这些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期权激励制度,可以在公司缺钱的时候吸引高端人才,优秀人才来你这里干, 不是为了工资,而是为了将来可以拿到的股票,
公司规模迅速做大之后,上市融资,然后等股票解禁,最后财务自由, 这才是大家奋斗的源动力。
而传统企业仅仅靠发工资很难解决这个问题,即使发股票,由于股价长期不涨,也没有什么吸引力,自然就留不住人才。
海底捞之所以成为餐饮行业最大 的上市公司,其合伙人制度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所有的员工都不仅是给老板打工的,同时也是老板的合伙人,店面的经营业绩和每个人都有关系。大部分人都拥有股票,股票市值的表现也和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
大家都不会偷懒,当然你的管理半径就可以延申。
新能源车的龙头特斯拉也是如此 ,一家发展10多年的新兴 汽车 公司已经超越了所有传统 汽车 公司的市值,公司还在亏损,肯定发不了高的工资。
马斯克本人也主要是拿的股票期权,光靠类似空头支票的期权奖励就能吸引来优秀的团队为我所用,短期看其规模还触碰不到它的管理半径。
反之,差的激励约束机制,会抑制组织的发展。
比如很多地方国企处于很好的赛道,也能招牌到名校毕业的学生,但是规模就是做不大。
因为大家缺乏进取之心,干的好是大家的(国家的),干的差自己受处分(背锅),做决策经常是议而不决(怕担责任),丧失发展机遇。
最后市场给你的市值空间就是不高,这也反应了市场对公司管理半径的担忧。
最后,
回到题目中的灵魂之问,
大公司会一直变大吗?
我认为不会,任何组织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就连马云也曾经说过,希望阿里能活到101岁。
因为真正的百年老店是非常少的,大部分公司最后都会消失。就像道琼斯工业指数中的权重股,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
大公司之所以不能一直变大, 主要就是任何组织都有自己的管理半径,你一旦超越了自己的管理半径,你的发展就会受限。
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公告里讲的公司面临的管理风险其实是实实在在的。
资本市场上绝大多数人都是线性思维的, 贵州茅台可以从300亿发展到3万亿。
那么很多人认为它可以永远涨下去。
而我们作为理性人要考虑的是它的管理半径能支撑现在的规模吗?
或则说,公司现有的管理水平能最多支撑公司到多大的市值空间,限制它管理半径增长的因素是不是越来越多。
不要忘了最终熵是永远增加的,企业最后都会消亡!
《道德经》云: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企业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半径,这一段欣欣向荣,但一旦超越了自己的管理半径,必然会走向反面, 前半段是人之道在起作用,而后半段是天之道在起作用。
华为坚决不造车,但有比造车更大的野心
导语:华为“不造车”的决心,无疑让很多期待华为牌汽车的公众感到失望。但在这一表象背后,华为其实有着更大野心,就是在车企加速向“新四化”迈进的时代浪潮下,其要扮演支撑众多车企转型升级的背后巨人。
张军智?|?文
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领军企业。二十多年以前,像戴尔、惠普、康柏、联想、宏碁、东芝这样的电脑公司,正是领时代风骚的企业,但是在电脑制造业逐渐式微后,人们发现电脑普及浪潮中的最大赢家并不是这些电脑公司,而是其背后供应商,比如研发软件系统的微软、制造CPU的英特尔、提供GPU的英伟达……
十多年以前,手机产业进入智能机时代,苹果、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红极一时,但是现在人们都知道,能提供手机系统的谷歌、能生产顶级CPU的高通、能制造OLED屏幕的三星,要比大多数的手机企业有价值得多。它们才是众多手机企业背后的巨人。
如今,一个比电脑、智能手机体量更为巨大、涉及的技术更为复杂,前景更为广阔的产业,也踏上了时代的浪潮,它就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浪潮之巅的新能源车企,今年个个红的发紫。成立仅17年的特斯拉,虽然年销量不到丰田汽车的三十分之一,收入不足丰田的十分之一,其市值却几乎相当于丰田、奥迪、戴姆勒、通用四大车企市值总和。成立仅6年的蔚来汽车,市值一度位居车企全球第四,中国第一;小鹏汽车的市值一度也超越老牌互联网企业百度……
作为中国最具科技实力的龙头企业,华为承载了国人在很多产业中的梦想。或许是因为这种原因,近年来,关于“华为造车”的舆论时有传出,特别是10月30日,华为年度旗舰智能手机Mate40上市发布会中,华为宣布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的成立,更是让这种舆论甚嚣尘上。
但对于这样的舆论,华为坚决表示否认。在近日任正非签发的《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中,特别用粗体文字强调,“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为了强调“不造车”的决心,文件中载明,“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文件的末尾显示,这份文件有效期为3年。显然,不仅仅是普通大众,包括华为内部很多人都希望华为进军汽车制造领域。
华为“不造车”的决心,无疑让很多人感到了失望。但在这一表象背后,华为有着更大野心:在车企加速向“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迈进的时代浪潮下,华为要扮演众多车企转型升级背后的巨人。
而且这样的“野心”已经进入到实施阶段。10月份的广州车展前,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就宣布,将携手华为、宁德时代,一起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11月20日,沃尔沃发布了首款搭载HMS?for?Car华为智慧车载解决方案的新车——沃尔沃XC40?RECHARGE,该车的车载系统集成了华为应用市场、华为快应用、华为智慧助手等服务。11月27日,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ARCFOX?BU总裁于立国透露:“我们和华为联合打造了ARCFOX极狐最新款产品HBT。新车搭载3颗96线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13个超声波传感器,华为提供的芯片算力达到352万亿次每秒。”
如今,华为正越来越频繁地登上汽车新闻,越来越多地为车企提供助力。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正是华为助力车企升级的载体。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所说,“HI带来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我们继承华为三十年的技术积累,和汽车行业深度融合,并追求跨越式技术发展,实现领先与超越。”
华为的目标是让HI品牌成为汽车行业“要素品牌”的代表,被各大车企广泛采用,车内用华为的技术,车身印上HI品牌的LOGO,给予车企品牌加持、背书。同时在HI品牌的赋能下,消费者也能够信赖华为的科技,信赖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信赖华为和车企共同“造”的车,以及共同“打造”的“品牌”。“新车型使用车企的品牌,HI?logo将在车身上呈现”,王军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也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因为ICT是华为的强项,传统车厂的弱项,华为由此切入,以做增量业务为主,阻力小,合作空间大。
资料显示,华为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以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5大智能系统,还有目前应用较少的激光雷达、AR-HUD等智能化部件,几乎涵盖了汽车智能化的所有领域。
HI的技术实力如何?应该说非常深厚。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电控、车云,都涉及到大量软件和算法。而华为在无线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积累了大量软件、算法的人才与经验。最近华为的自动驾驶,获得了德国莱茵T?V集团颁发的《ISO?26262:2018功能安全认证设计阶段确认函》,这是业界首个通过ASIL-D功能安全评估的高阶自动驾驶全栈系统,而且不同于以往在高阶自动驾驶领域只针对管理流程的简单认证,此次安全评估是针对产品本身的完整认证,突破了传统标准认证范围。
在操作系统上,华为的鸿蒙车机OS是单独为汽车开发的操作系统,包括鸿蒙座舱系统HOS、智能驾驶系统AOS、智能车控系统VOS。数据应用更是华为的强项,王军举例:“如果把电池的数据分析、计算之后,(电池事故)我们现在目标是5分钟提前预警,我们年底的目标是做到提前一天预警。”
另外像自动驾驶的关键设备激光雷达,华为的目标成本是做到200美元甚至100美元(约合人民币1300元、650元),而市面上的激光雷达动辄高达上万美元。据说华为激光雷达已经成为了主机厂抢购的爆品。如果一切顺利,仅这一项就能改变全球自动驾驶落地进程,甚至自动驾驶技术格局。
目前,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有三种:第一种,做传统的Tier1,直接给车企提供激光雷达、AR?HUD等智能化零部件;第二种,基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三大计算平台以及AOS、HOS、VOS三大操作系统,给OEM提供平台化业务,供OEM与第三方合作伙伴进行上层的应用开发;第三种,为客户提供全栈的HI品牌解决方案,车型上会打上HI?品牌标识。据悉,最早有HI?logo的车型将在2021年底面世。
王军曾向媒体提供过一组数据:“当汽车智能化程度每提高1%,全球汽车零部件(除美国市场外)市场空间可能就会扩大33亿美元;如果智能化程度和电动化程度同时提高1%,整个汽车零部件的空间就会扩大60多亿美元。”而目前车企大多数的车企,智能化和电动化征程才刚刚开始,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市场未来的巨大潜力。
参考及引用数据及资料:?《HI的野心:不是“华为牌汽车”,而是Inside每一辆车》来源:盖世汽车资讯
《何必造车?华为可以inside每一辆车》?作者:刘宝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上天了,马斯克飘了
文/一刘(创新观察者、创业分析师)
特斯拉上天了!
嗯,说的不是特斯拉的车,而是它的股价。
这两天特斯拉的股价大涨,再次逼近700美元大关,市值突破6500亿美元。
超过前五大传统 汽车 厂商,丰田、大众、戴姆勒、通用和宝马市值总和,而且是远远超过。
(丰田市值大约2000亿美元,大众约1000亿美元,戴姆勒约700亿美元,通用640亿美元,宝马560亿美元)
不仅如此,特斯拉的市值还超过了所有传统燃油车市值总和的一半。未来要获得全球 汽车 市场一半的份额才对得起这个股价。
看到这些数据,一刘不得不佩服马斯克的前瞻性,当初用猎鹰9重型火箭将特斯拉的跑车,带上天的时候也许就预见到了,特斯拉的股价也会上天啊。
股价上天,马斯克的身家也跟着飘了起来。
飘到什么程度呢?一年之内,财富大约增加1400亿美元!大概是国内富豪榜前三,钟睒睒(农夫三泉创始人)、马化腾、马云财富的总和。
全部身家达到1673亿美元,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仅次于亚马逊贝佐斯的全球第二富豪。
去年,马斯克的身家200多亿美元,仅排在全球富豪榜第36名,现在一下子窜到了第二。
论成为千亿美元富豪的速度,马斯克当属全球第一。
不仅如此,马斯克还将一夜暴富,不,一年暴富的标准提高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那真的是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后来者了。
飘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于是他在特推上发文惊呼:特斯拉的股价太高了!
你以为他是真的这么想吗,完全不是,他是在向空头示威:做空特斯拉,做梦吧!
7月份的时候,一个名叫多夫曼的基金在470美元的时候做空了特斯拉。
因为那个时候有一个明显的信号,特斯拉在500美元的时候增发股票,说明公司股价已经见顶。
小马哥可能是对此不满,于是,他在特斯拉的商店里,推出了一款特殊的商品:红色短裤。
嗯,就是那个很多人喜欢本命年穿的那种红色。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跟超人学的。
为什么要卖短裤啊?
因为“做空”的单词和“短裤”的单词都是“Short”。
“做空短裤”的售价不便宜,69.42美元,大概是455元人民币,后面印有“S3XY”的金色字样,分别代表特斯拉的四大车型Model S、Model 3、ModelX和Model Y。
据说,这款做空短裤上线三天就售罄了。
这种任性,是不是很有马斯克的风格?
股价上涨,你以为跟特斯拉盈利有关?不是的。
特斯拉今年前三季度的盈利都是来源于碳积分的监.管红利。
稍微解释一下碳积分。欧美一些国家为了推广电动车,要求传统 汽车 制造厂商,每年必须生产一定数量的电动车来促进转型。如果生产的量不够,可以去购买碳积分排放额度来让自己合规。
特斯拉没有燃油车,没有碳排放,所以就可以卖给传统 汽车 厂商。特斯拉就靠当卖炭翁盈得利。
那么特斯拉的股价上天到底跟什么关系最大呢?
当然是YI情!
YI情之下,全球经济低迷,货币增发,欧美存款和理财产品的利率为负!
前不久,我们国家在欧洲发行了一个40亿欧元的主.权债券,利息是负0.152%。
你没看错,是负的,也就是说我跟你借100元,5年后我只需要还你99元。
但没想到的是,竟然遭到疯抢!
这种亏本生意为什么有人愿意做,因为市场上的钱太多了。
当然,也有很多人不愿意,还不如拿去炒股呢?
所以,美国股市大涨,特斯拉暴涨,都是YI情助推的。
那些做空机构,用盈利、销量、市场占有率等理性指标去衡量特斯拉,亏得血本无归也就不奇怪了。
YI情之下,行情都不太好,都是资产泡沫,怎么办?只能与泡沫共舞。而特斯拉恰好是那个坚硬一点的泡沫。当然,也是最大的泡沫。
股市上涨,是好事。但是像吹气球、滚雪球一样膨胀,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一旦气球炸裂,雪球融化,留下的,嘿,一地鸡毛都没有。
特斯拉股价上天,是好事吗?
对那些赚了钱的人来说或许是的,但是,对于特斯拉这家公司来说,未必是好事。
股价上天,并不意味着特斯拉上天,那些拥有股份的员工,趁着机会走人,谁还有心思造车,还奋斗什么?现在就是巅峰时刻啊。
华为不上市,任正非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当一个奋斗者失去了斗志,也就是一个公司最危险的时候。
一个公司走到顶点,也是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
特斯拉上天了,它的车早就上天了,股价如今也上天了,马斯克这个人迟早也是要上天的,嗯,我说的是他移民火星的事。
我们常说,在创业者面前,有三座大山,现在,可能更多了,创业者要想滚石上山,太难了。
那我干嘛一定要上山呢,我就不能绕过去,不能挖个隧道,不能飞过去吗?
特斯拉,被誉为“ 汽车 界的苹果”,但它在 汽车 界的地位,远不如苹果在手机界的地位,它的颠覆者已经在路上了。
接下来的两天里,一刘要跟你分享两款与特斯拉错位竞争的产品,看一些高明的创业者,是如何去超越、甚至颠覆特斯拉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