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值蒸发4000多亿,雷军开始人生最后一次豪赌,到底发生了什么?

2.比亚迪越来越华为,五菱越来越小米

3.错失蔚来后,亦庄没有再失去小米 | 汽车产经

4.雷军,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造车?

市值蒸发4000多亿,雷军开始人生最后一次豪赌,到底发生了什么?

小米汽车市值超过长城_小米汽车相关股

雷军接连退出小米关联公司,导致小米市值蒸发4000多亿,到底是为何?难道真的是专心造车吗?面对网友的质疑,雷军坦言,这将是他人生最后一次重大项目创业,为此,他将赌上所有的名声,无愧是雷军,他的一生都让人敬佩。

近日,有相关消息爆出,年过五十的雷军决心要做小米汽车,并将小米其他相关职务卸任,这一行为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面对这种情况,小米官方表示,这属于正常变动,接班雷军的都是公司内部核心人员。

这时小米造车又有新进展,雷军宣布将成立全资子公司,前期投入100亿人民币。预计十年内会投入一百亿元美金,并压上自己全部的战绩。据相关人士表示:自从雷军加入造车行业后,小米汽车进度十分迅速,去年七月份就开始在网上发布招聘广告,招募五百名技术人员。

雷军更是直接在媒体访谈时表示:自从小米汽车开启后,就有超两万份简历投向公司,目前团队还在紧张的扩大中。去年九月一日,小米汽车正式开始注册,看来小米在造车上下了不少功夫。雷军也表示进步超乎自己预期。

按照雷军的来看,小米汽车将在二零二四年推出第一辆车型,要销售十万亿。近日,又有消息传出,小米知名科技也加入了造车行与小米汽车保存独立,可见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已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对于雷军卸任小米手机的职务,进军汽车行业的行为,很多网友表示并不相信他,认为雷军是在规避相关风险。还有网友表示:雷军这是看到了华为等科技公司的崛起,预感到了小米的衰败,于是另寻出路。不管怎样,还是期待小米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成就。对于雷军下场造车,大家怎么看。

比亚迪越来越华为,五菱越来越小米

文?|?野生小陈

你会觉得法国车好开吗?今年雪铁龙4S店销售的业绩也就比跨国旅游团和留学中介公司强点,但不妨碍巴黎街头遍地粘满色彩斑斓圆咕噜的Citro?n。

在中华地区不管曝光任何问题都“当然选择原谅他啊”的封神德系车,放到美利坚一样站不住脚,美国人也不理解,为什么放着福特不买要买大众啊?

日韩人民有多爱local车型不用赘述了,纵观国际形势,只有我们的民族品牌显得十分卑微,在自己的BGM里从来没有赢过。

毋庸置疑,如今长城和吉利的体量之大,确实已经超越了不少老贵族了,也是极具代表性的两个汽车商业案例,如果拿我们更熟悉的轻电子品牌来做比喻,长城和吉利更像是OPPO和vivo,在国内闷声发大财的选手。但今天讨论的比亚迪和五菱显然在意识形态上更具备可研读性,我说像华为和小米吧,很多人要拍案而起,但细细思索,可能还真有点意思了。

还记得两年前,唐DM在北京上市的时候,铺天盖地的新闻都会用这样的标题来形容这款起步价格超过23万的国产车型——“比亚迪疯了”,国内媒体真的好爱这么讲王传福相关周边噢,这个词简直成了比亚迪限定。今天再来看看,比亚迪确实疯了,股票涨疯了。

王传福后援会的日常除了品牌邪教粉给举举粉红色灯牌,现在还靠涨飘的股市俘获了一波韭菜军团的芳心。资本市场没有心,但比亚迪有,如今的比亚迪完全可以在公屏上打出这样的应援口号:房子给大家盖好了,没塌。

传销老窝这种段子已经消匿了,今天谁再敢说隔壁老王一句不是,我韭人第一个不服。

90年代初期,有这么两个人抓住了时代趋势的双马尾,马云闻到了互联网的先机,而还在国企办公室研究电池的王传福被“大哥大”、“BP机”的兴起所吸引住了,连乔布斯都还没开始琢磨起移动设备,王传福就笃定,这块不起眼的充电电池必然能够掀起一个全新的世界格局,在我都还没出生那年,王传福就开始了“它”的电池工业革命。

比亚迪电池之家的身份想必众所周知,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比亚迪还是全球第二大手机代工厂,仅次于富士康。我们熟悉的华为、苹果、三星、OPPO、vivo、魅族等手机品牌,比亚迪都有进行过代工组装。而且比亚迪还是全球唯一能够同时生产塑料、玻璃、金属、陶瓷材质的手机代工厂。

比亚迪就很像是学生时代穿着老土戴着厚片眼镜的学霸,在美国校园**里,这种Nerd偶尔舞会上出现的时候,只会被当成透明的摆设,如果不拿本书在手上看,实在难以掩盖格格不入的尴尬。

但是在先进领域上,真·知识改变力量,他们开始从学生时代的弱势上升成为了以科技驱动的经济市场中的赢家,例如马克·扎克伯格、埃隆·马斯克,例如还不肯脱下格子衬衫的比亚迪(没有说Logo不好看的意思)。

很多人拿比亚迪与华为相提并论,其实是有依据的。大概在2018年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访华期间,中国商务部和英国国际贸易部共同牵头成立了中英企业家委员会。出席的企业,有建行、工行、中石油、中石化......这其中,代表中方民营企业出席的,只有两家。一是华为,二是比亚迪。

在这场会议上我们才发现,不那么爱发新闻稿的营销黑洞比亚迪已经占据英国纯电动大巴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在伦敦,这一数值更是超过90%。

公交大巴之于英国,尤其是伦敦,是最鲜明的象征。伦敦人口约880万,但公交大巴每天的运载量却超过600万人次。也因此,英国对公交大巴制造商的要求相当之高,但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固执地认为,在乘用车制造领域里,比亚迪拿不上台面。

2019年6月7日,丰田汽车执行副社长寺师茂树,不情不愿地对全球媒体坦言,丰田犯下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因为坚信混动理念才是正道的光,错过了纯电动研发的黄金时期,与此同时,丰田宣布,比亚迪将成为丰田电动车战略规划中动力电池的提供商。

作为超严谨星球里的处女座终极形态,纠结症晚期患者丰田一向只信得过自己亲手培养出来的技术,这次居然深度拥抱友商,还是汽车制造业里最没有存在感的中国品牌,把占BOM成本40%左右的动力电池部分交给了比亚迪。

由于产品布局上基本放弃了对燃油细分市场的争夺,所以比亚迪销量比不上长城和吉利,这并不奇怪,两边不在一个竞争维度。但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说,是比亚迪启动了中国新能源市场化的进程。所以比亚迪算是主动放弃了现在,选择了未来。

2007年左右,市场上大部分人还在讨论第六代凯美瑞又如何如何,比亚迪推出了未来公司技术上的绝对中流砥柱,磷酸铁锂电池。随后斥资过亿研发半导体元件,在人均年收入1.8万的2008年那会儿,那是连特斯拉钢铁侠马斯克都称之为“我们恐怕要被fucked?up”的一年,光是这个半导体项目,比亚迪就亏损超过10亿。

2020年,比亚迪市值突破4000亿元,超越上汽集团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车企,此后,比亚迪市值持续攀升,目前已高出上汽集团约1856亿元人民币。财报显示净利润超过11倍的夸张涨幅,净利润率也从0.38%提升至3.93%。相较三月最低点时,比亚迪港股、A股的股价分别翻了三倍、四倍——这一涨幅堪比特斯拉。

可能大部分人还是觉得比亚迪何德何能与特斯拉相提并论,但王传福并不太在乎外界的声音,大家走的路不一样,看的风景自然不同,数字可以说明一切,就像在至暗时刻也敢豪掷十亿那会儿一样,这么多年看来,比亚迪是真的对任何事情都I?don’t?give?a?****啊

截至现在,比亚迪目前市值已突破4702亿元人民币,同期上汽集团市值为3098亿元,广汽集团市值为1308亿元,这意味着比亚迪的总市值已超过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两大汽车巨头之和。继市值突破4000亿大关后,在11月6日比亚迪股价再创新高,盘中一度到达198.85元,最终报收190.44元,涨幅3.04%,年内以来,比亚迪累计涨幅已达263.83%,最新市值470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自2008年买入比亚迪以来,从未减持过。2008年9月比亚迪当时以8港元买入2.25亿股,耗资18亿港元,目前这部分持股市值高达415亿港元,12年赚了约3亿港元。

在11月2日,国家发布相关文件,钦点纯电动汽车主流化,比起在离财富自由一步之遥却被粉碎梦想的蚂蚁金融人,重仓比亚迪,王总带你发家致富,Let’s?build?your?dream哈。

讲完“华为”,聊聊“小米”。说五菱作风像小米,我想五菱不服,小米更不服,但是口嫌体正直,大家迈的步子好像还有点像,五菱搞下沉,小米也是爱搞下沉,国内弄不过vivo、OPPO,那在国际舞台上我们也搞下沉,印度小王子非我小米莫属(虽然宝座刚失守)。但下沉久了也不是办法,小米另辟蹊径,凭借生态圈理念杀出一条血路,馋哭了隔壁五菱,所以2020五菱不服输,我们不整面包车了,我们做环保老头乐。

最高时速105km、续航120-170km、没有安全气囊、无法快充,这样一款电动汽车会有人买吗?

答案乘联会给到我们了。是的,我们会,因为——“市面上没有比宏光MINI?EV更便宜的电动汽车了。”

进入下半年以来,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已实现连续3个月的增长。在两个单月的榜单中,有匹黑马出现,五菱宏光MINI?EV。

7月24日,五菱宏光MINI?EV上市之后,就像刮起了一阵飓风,成为中国市场上唯一能与特斯拉Model?3博弈的新能源车,首个完整销售8月与后者仅相差不到3,000辆(分别为9,150辆和11,811辆),9月更以超过3,000辆的优势直接逆袭2020年稳居新能源榜首的特斯拉Model?3(销量为11,329辆),成为当月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冠军。

在配置方面,宏光MINI?EV与Model?3相比,可谓非常简陋,不仅不具备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所推崇的各种前沿科技,甚至普通汽车N年前都已经必备的功能,它也未能配全,比如行车记录仪、倒车影像、前雾灯等,有的车型甚至没有空调。在精简成本的情况下,宏光MINI?EV的设施除了车载收音机外,其余基本为零。没有关系!我们打工人不需要。

一线的嗅觉有时候是迟钝的,所以很多身处北上广深的人还不知道这股如快手般席卷三四五六七八线城市的潮流,但没有关系,这几座灯火通明的不夜城并不是五菱的目标,你很高贵,我就不去高攀了。

比起说明书上动辄三五百续航的张口就来,宏光MINI?EV的续航一如既往的实诚,几乎和官方宣传的一致,这对于小城市短途通勤的上班族来说,慢悠悠的开车和慢悠悠的充电完全不是一种困扰,相反,每周只需续命一次、“几乎跟不要钱一样”的电费才是他们真的需要的。

就像给甲方做方案一样,大部分差钱的用户(我并不是说客户差钱哈,不是的)根本不在乎前面天花乱坠特效惊人飞檐走壁的39页PPT,反正他们都会拉到最底下那一版报价,看看价格是否适合结个缘。

五菱有句话很出圈: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人民需要性价比,性可以不算特高,但价一定要够低。

“老头乐”(我知道这话五菱不爱听,人家做得五彩斑斓的就是为了哄哄年轻人的)虽然不是今年才出现的,但以往那种低速代步车目前实际上游走在法律灰色真空地带,交警管不了,纵观世界各国,从来没有一款机动车可以获得和“中国老头乐”一样的绝对特权。

但需要上牌的宏光MINI?EV却不是,驾驶者必须要考驾照、买保险才能上路,安全系数一下上来了,再回顾一下公安部的新规,是不是你也比较放心给家里的老头来一辆乐一乐,铁包人咋的都比人包铁强吧。

2010年,五菱之光登上《福布斯》杂志,被誉为“地球上最重要的一款车”,2020年,宏光MINI?EV一击即中,冲出来就撂翻了人Model?3。别人嫌这样的小车不挣钱,难回本,五菱不担心——因为这条路,我熟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错失蔚来后,亦庄没有再失去小米 | 汽车产经

撰文 | 黄持

编辑 | 杨光

出品|汽车产经

看着蔚来一路走高的股价,北京经开区的内心或许稍有了一点安慰。

在9月初小米汽车完成了登记住所位于亦庄的工商注册后,11月27日,小米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正式落户北京经开区,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以及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两期产能各为15万辆,预计2024年首车下线量产。

尽管在雷军的心中,可能对武汉有着更深的情感,但在错失蔚来、极星中国总部再无进展后,亦庄终于在小米争夺战里笑到了最后。毕竟,在小米宣布造车的消息后,小米汽车的落地选址就成了众多城市争抢的蛋糕。

其实地方争抢汽车产业链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即便最近几年,一些项目的大干快上最后落下了一地鸡毛,但大多数时候,整车基地的落地就意味着庞大配套产业链的引入、众多就业机会的解决以及丰厚的税收回报。

亦庄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更何况有着北京要打造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不然也不会在当年向蔚来伸出橄榄枝。只是那个时间点上,也许是蔚来的命悬一线让亦庄没敢最终投下赌注。

但两年过后,和蔚来市值一起一飞冲天的,是整个智能汽车的新赛道,而拿下小米,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事实上,对于北京和亦庄来说,在传统时代里与长春、上海这样的“汽车城”相比尚存差距,但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到来,格局或许将有新的变化。

小米与亦庄的天时地利人和

北京亦庄发布的新闻通稿中有这样几句表述:

“《合作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加速经开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助力北京打造成为世界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高地。”

“北京经开区将举全区之力,在市区两级工作专班的积极推进下,为小米汽车项目做好保障服务,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协同联动构建产业生态,积极抢占未来汽车产业发展高地”

亦庄与小米,相互成就。

北京经开区是北京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的高地,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是区内4大主导产业之首,今年前三季度经开区汽车产业已实现产值146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5%。围绕北京奔驰、北汽新能源,布局了包括埃孚、德尔福、海纳川等数十家配套企业。

戴姆勒全新中国研发技术中心不久前在亦庄启用

同时,北京市在今年年初先后发布了《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亦庄组团首批产业政策》、《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对新能源和高端汽车产业提出了明确的支持。

在汽车产业之外,经开区另3大主导产业则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具体到通讯、显示器、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信息安全等领域,同样都与未来智能汽车发展所需的新兴产业密切相关。

此外,经开区还拥有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这样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以及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从产业环境到政策扶持都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构建环境支持。

小马智行和百度目前已在经开区部署自动驾驶车辆150余辆,并且在全国率先开启Robotaxi商业化运营试点。

所有这一切,都为小米汽车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小米汽车的落地,也可以带动经开区在芯片、计算平台、控制系统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而为了得到小米汽车,经开区也给出了以“全区之力”支持的承诺。

其实早在去年小米互联网产业园在亦庄投产时,项目负责人就曾提到:“多亏北京经开区在项目开工建设全流程及时提供帮扶,促进了产业园顺利投产。”

而经开区在介绍其全流程服务促进重大项目的“七促”机制时也表示:“当小米公司有意向到经开区投资兴业时,经开区负责产业发展运行调度的部门指派骨干力量担任‘项目服务管家’,每周以电话、微信或座谈的形式,了解企业需求,协调多部门为企业提供相应服务。”

这样的服务体验,有理由相信会在小米汽车项目上延续。

新汽车城的机遇

围绕小米汽车落地的纷纷扰扰背后,看似雷军走遍了众多车企和地方,但其实最可能的选项,也不过是北京与武汉,前者是小米深耕多年的城市,而后者所处的湖北是雷军的故乡。

两个城市,也代表着新兴力量和传统汽车城的一个缩影,以及新兴力量在这场新的竞争中的优势所在。

当互联网、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这些领域与汽车越来越深度融合时,行业前沿所最需要的或许已不再是生产制造本身,而是科技创新与数字化产业。需求的变化,也让汽车城的版图有了改变的机会。

北京一直以来都是国内互联网、科技创新的引领城市。

比如在技术人才储备方面,官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统计数据,但从程序员常用的Github网站统计的程序员所处城市分布可以发现,北京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在全球也进入前三。

而自动驾驶领域同样是一个缩影,从小马智行的楼教主到Momenta的曹旭东,还有地平线联合创始人黄畅、文远知行CTO李岩……几乎所有头部企业都带着清华大学校友的烙印。

也许过去清华、北理工的车辆工程专业在国内同样属于顶尖,但毕竟最核心的制造基地并不在北京。而到了计算机、人工智能这些领域,北京大概就是“产学研”的贯通之地。

当然,北京在汽车领域本身也有着储备,北汽集团深耕多年,建立了完善的配套产业链,同时还有戴姆勒、宝马、奥迪这样的跨国车企在北京布局研发中心,这同样为北京可以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竞争,奠定了基础。

另一个类似的城市则是合肥。

当初投资蔚来不仅获得了资本上的丰厚回报,也一举奠定了合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地位。随后合肥又引入大众汽车集团增持,成立大众安徽,建立新能源车研发生产基地。

押宝蔚来成为安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最成功的投资

过去很长时间里,安徽寄希望于建立“大安汽”的愿望一直未能达成,安徽也一直都不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最核心区域,但工业基础和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布局,让合肥可以迅速成为新能源汽车的聚焦之地。而在2020年,依靠蔚来的快速增长,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占到全国的7.7%,整体汽车产量也重回百万。

而在今年安徽省印发的《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2021-2023年)》中提到,要打造3到5家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支持合肥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

如果说要成为北京、合肥还需要一些积淀,那么随着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也给了更多“小地方”破局的机会。比如湖南衡阳牵手蘑菇车联,正在建立起规模庞大的自动驾驶公共服务车队;比如无锡在V2X领域布局,吸引了奥迪、华为等企业在此进行车路协调自动驾驶测试。

写在最后

Auto X创始人肖建雄曾在访中对汽车产经表示:“我们今年要新增1000个工程师,但人才很难找,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把研发中心开到他家门口,在人才聚集的北上广深,统统都开研发中心。”

这也代表了智能汽车时代,产业布局的走向与趋势。

而以亦庄为代表的区域,之所以能够留住像小米这样的“明星企业”,相信小米所看重的,也更多是新产业的布局,而非传统制造本身。或许,这也是让雷军忍心舍弃对武汉的情感,而留在北京的理性。

当然了,从当年放弃蔚来到如今留住小米,态度的变化也从侧面说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汽车行业变革的速度,远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快。

雷军,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造车?

3月1日,我们曾经发布一篇文章,预言了小米造车(《8分钟告诉你:小米为什么会造车》)。

29天后,这个预言成真了。

2020年3月30日,小米发布一则《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的公告,公告内容称小米集团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公司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小米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 汽车 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雷军说到:小米 汽车 ,是我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

他曾在2015年表示,造车是值得一搏的风口和时代机遇,小米在三五年内不会造车,因为我们的精力不够。而2021年恰好就是五年之期。如今,时间已到,雷军本人将亲自带队。

多年来坐怀不乱的雷军,或将摒弃原来对新造车只投入资金不投入真爱的策略,准备开始横跳。年轻人的第一辆小米 汽车 真的要诞生了。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在2014年投资了地图厂商凯立德;2015年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投资了新造车公司蔚来 汽车 ;2016年和2019年,顺为又两次投资小鹏 汽车 ;2020年4月,小米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车载服务系统厂商博泰的B轮融资。

根据国家专利局披露的信息,小米 科技 申报的2000多项专利中,与 汽车 相关的大约有10项,主要包括车辆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操控、导航、驾驶、行车安全、停车信息预测等。

2020年6月,小米 科技 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申请注册了“小米车联”商标和相关图形商标,国际分类涉及网站服务、科学仪器等。商标状态分别为等待实质审查、初审公告。

这些都是小米的秘密行动。

让我们再回到小米的顺为资本对蔚来与小鹏的投资。据后两者的招股书显示,顺为资本并没有出现在主要机构股东中,其在两家公司上市时的持股份额均不到5%。这意味着雷军虽然了新造车这一条赛道,但筹码并不够,所获收益也不够填大胃。

下一步,就该亲自上阵了。

在 科技 区混得风生水起的小米,为什么要趟造车这趟浑水?

首先我们来看看全球手机市场的报告,当然,这也是小米的重点业务之一。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12.92亿台,同比下跌5.9%;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3.26亿台,同比下跌11.2%。

根据小米2019年的年报,小米的手机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59%,但其毛利润却仅占总毛利润的5.7%;而小米的互联网业务收入,虽然仅占总营收的30.7%,但其毛利润却占了总毛利润的45%。

在资本市场眼中,小米过分依赖智能手机收入的商业模式,不够。这使得小米即便在坐拥3.68亿用户月活数据下,在估值上非常吃亏。

手机市场的天花板已经非常明显,再一条路走到黑,很可能不知不觉就被内卷了。

简单来说,手机是小米发家的基石,但不是它走向新时代的垫脚石。

小米著名的“铁人三项”模式众所周知,即:硬件、软件和互联网服务。用雷军的话解释就是,“把软件、硬件和互联网融为一体,形成另辟蹊径、降维打击”。

为此,雷军曾为小米定下“5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的目标,并把小米的AIoT业务提上很高的位置,比如2020年初,雷军发布新年全员信:确立智能时代『5G+AIoT』战略,5年要投入500亿。

所谓AIoT=Ai+IoT,也就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围绕这一战略,小米投资了一箩筐各种各样的智能硬件企业,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能穿戴设备……当然还包括智能 汽车 ,比如蔚来、小鹏 汽车 。

手机是小米的今天,但AIoT才是小米的未来。因此,小米需要一个新故事,一个能够成为新时代绝对流量入口的故事,这就是关于造车的故事。

从行业趋势可以看出,未来『人工智能+物联网』最大的应用场景就是智能 汽车 。

小米的生态链战略已经很明显,无论是智能穿戴设备、还是智能家居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嵌入到某些特定生活场景中,并解决相应问题。但它的目的并非提供一个全新生活的方式(当然也有这层含义),更重要的是抢占客厅、出行的流量入口,意图覆盖全场景的产品生态。

普通人一整天的行动轨迹,从卧室-客厅-路上-公司,经历了多个场景的变化。产品目录的扩增,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逐步形成统一的体验生态,强化用户的粘性,从而“占领”用户。消费电子巨头们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占据这些所有的场景并提供服务。

『衣食住』好解决,『行』就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领域了。

根据IHS Markit发布的《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 汽车 市场的智能 汽车 渗透率为45%,而2025年该数据预计将提升到60%。而其中由于中国大力对新能源、智能 汽车 的政策扶持,以及对环境保护的强力重视,预计2025年时中国市场的智能 汽车 渗透率将达到75%。

雷军亲眼目睹,中国从零开始发展,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智能 汽车 市场,且自己也曾多次置身其中。他不会忽略这个趋势:无论新能源 汽车 目前多么饱受争议,未来全面占领市场是必然的事情;无论智能 汽车 目前有多么名不副实,未来成为互联网流量入口的大头也是必然的事情。

一旦某家产品在场景变化中被对手替换掉,这就意味着企业“被下线”,失去了一部分创造价值(利润)的在线时长,并且给了其他对手以生存的空间。这种局面,是任何消费电子巨头不能熟视无睹的,尤其是本来就强调生态的小米。

小米以及一众中国手机巨头的快速发展,其实都离不开当时苹果在中国建厂所整合起来的供应链体系。这就像是当年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车企一样,一边打开国内市场给外资企业,以短期的利益换取长期的发展可能。

这一次造车的契机,是特斯拉的上海工厂的发力。现阶段的电动 汽车 市场,由于特斯拉的引入和造车新势力的极速发展,相关供应链体系已经相对完善,最新的国产版Model 3的零配件国产率已经接近100%。再看看特斯拉的体量,上下供应链几乎一下被打通,同时价格也随着马斯克的“成本强迫症”不断减低。

原本电动 汽车 最难的那些部分,无论是像松下、LG、博世、大陆、法雷奥、英伟达、英特尔(Mobileye)等海外供应商,还是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百度、华为等国内供应商,现在都具有着成熟的整套解决方案。

硬件方面的问题已经不成问题,而小米的软件生态一直就是它的长处,通过外部购成熟的硬件,配套自己的软件层,一张造车蓝图又画好了。

当然,这么想的 科技 巨头,不只是小米一个。

2年前,中国新造车这个赛道最活跃的公司有12家:3家央企是一汽、东风、长安,3家地方国企是上汽、广汽、北汽,3家传统民企是吉利、长城、比亚迪,3家造车新势力是理想、蔚来、小鹏。

如今,这个格局即将要被打破。

就从最近的新闻来看,目前准备进军新造车赛道的 科技 公司有百度、阿里、华为、富士康、索尼,其中百度和索尼是造整车,富士康提供代工,华为提供技术服务,大众宝马等传统车企也准备开始进行大反攻,另外,苹果造车的传闻也是甚嚣尘上。

说到底,新能源车(尤其是电动车)的入门门槛比燃油车低了几个数量级。

在过去100年里,全世界的 汽车 工业,都是大众、通用、福特、丰田这些传统车企巨头的天下,它们掌控着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瓜分了全球市场,创业公司没有任何机会。但是在电动车时代,这一切都被颠覆了,过去铁板一块的江湖格局,被撕开了一道裂缝,做互联网的这帮人,以造车新势力的形象跑了出来。

科技 巨头有技术、有资金、有成熟的互联网产品开发流程,跟智能 汽车 的匹配度很高。随着电动车的市场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业务模型越来越成熟, 科技 巨头纷纷下场想分一杯羹。

以蔚来、理想、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几乎是零经验入场,在过去两年赚足了风头。蔚来的年交付量超过4万辆,创 历史 新高,股价更是涨了十几倍,市值超过奔驰宝马通用福特。理想和小鹏也都是去年在美股上市,融了足够多的美金,销量也创纪录,坐稳了新造车的第二阵营。难说小米看了不会眼红。

其中,蔚来背后的资本阵容最为庞大。成立早期就拿到了腾讯、高瓴、红杉、淡马锡、华平等顶级机构的投资,还有马化腾、刘强东、雷军等大佬站台。现在,即便是经过了多轮增发,腾讯还是蔚来的第二大股东,投票权仅次于李斌。

理想早期选择的是低速电动车赛道,第一个项目失败后,才切换到中大型SUV的增程式路线,并推出理想ONE。后来美团王兴力挺理想,多次公开鼓吹理想,在理想上市前,美团和王兴个人持续加码投资,成为理想第二大股东,仅次于李想。

小鹏背后的的何小鹏早年创办了UC,后来被阿里收购,何小鹏加入阿里,2017年何小鹏任小鹏董事长后,阿里开始投资小鹏,并在IPO时大笔认购,成为第二大股东。

威马则是站在百度阵营。百度从2017年开始投资威马,随后威马每轮融资百度几乎都参与,成为威马最大外部机构股东。百度和腾讯,在早期同时投资了蔚来和威马,后来出现分化,2017年底蔚来和威马融资时,腾讯领投了蔚来,百度领投了威马,自此阵营形成。

可以看到,不仅是造车的门槛低了,而且背后都有互联网/ 科技 企业的背景可寻。

从 科技 发展的 历史 来看,摩托罗拉、诺基亚、柯达等巨头都没能在工业化向信息化的技术变革中成功转型。问题并不在战略上,而是底层技术的切换导致公司内部产生巨大的利益与权力冲突。

如果小米能够打破这个魔咒,肯定也能在这个时代的关键转折点,拥抱新的市场。

有了硬件层面的模块化供应商,有了 科技 企业的软件背景,小米造车的最后的拼图是什么?

两个,钱与人才。

我们亲眼见证了,蔚来、小鹏、理想在美上市后的市值飙升,这也是新造车潜力的体验,可谓是一剂“壮阳药”。

但与此同时,蔚来 汽车 CEO李斌曾表示,没有200亿不要造车,何小鹏也说过:以前看别人做车觉得100亿太夸张,现在自己跳进来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英国家电巨头Dyson戴森曾组建了一支将近600人的研发团队,花光了218亿,可惜三年后还是宣布了终止造车。

可见造车是怎样一台“榨汁机”。

表面上来看,在手机市场中小米和苹果还可以掰掰手腕,但是论到资本积累,那就不是一个量级了,苹果的经营现金流量、资本储备实在是太庞大了。

庞大到什么程度?同样是2019年,其经营现金流量是693亿美元,投资现金流流入了458.96亿元,并且还有超过2000亿美元的庞大现金储备。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表示,2020年苹果投入了近190亿美元用于 汽车 研发,且约占全球 汽车 产业研发资金的20%以上,从中也能看出苹果的造车野心。

以这样“富可敌国”的资本力量,苹果完全负担得起造车所需的投入。除此之外,庞大资本背景+品牌号召力,也解决了另一个问题——人才的引入,光是2020年一年,苹果从全球各大车企疯狂挖人,包括特斯拉、克莱斯勒 汽车 、大众集团等,目前,特斯拉前副总裁Chris Porritt就在苹果的Titan项目中担任重要职位。

钱与人才,这就是摆在小米造车眼前最大的两座山,想不想跨过去、能不能跨过去,这就是小米造车能不能真正落地的关键。

以上都是基于现有事实的分析与推测,如今小米真的要造车了,它能够为消费者和行业带来什么呢?

小米品牌之所以拥有众多粉丝,除了本身的产品足够优秀,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每进入一个领域,总能把这个领域的价格压下来,让所有消费者受益。你会发现无论是小米旗下的哪款产品,它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是一定是在相同价位中性价比最高的之一。

小米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全球购组装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再以高性价比取胜。小米靠着这种模式才有了如今庞大的生态链和出色的产品,对于那些预算有限但又想获得较好体验的用户来说,小米确实是首选。

小米的支持者们,希望小米能够将“价格屠夫”的精神带到新能源 汽车 市场当中。打造出一辆属于年轻人的、物美价廉的、体验良好的新能源 汽车 。当然,小米所面临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像是五菱宏光MINI EV、比亚迪的低端车型都是物美价廉,它们将成为小米入局的强力阻碍。

的是,小米造车,恐怕不缺投资者。

以雷军在圈内的人脉和小米产品的口碑,足以吸引大量资金的解囊相助。大疫之年货币超发,资产价格和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全球资本市场的避险情绪陡升。

资本往哪里避险?大城市核心区的房产、全球性 科技 龙头股、消费类龙头股都等等。投资造车新势力,短期可吃新能源的市场红利,长期可吃无人驾驶的技术红利。

况且,发布会上,雷军亲口说到 『今天小米有一点点积累,是值得我们大干一场的时候。我们有什么,我们有钱,1080 亿现金,有一万多人的研发团队,有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还有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说实话,还有我们亏得起。』

虽然现在的小米并不“缺钱”,但是笔者估摸着小米并不会亲自下场造车,而是选择代工的模式,就像近两年互联网公司和传统车企们的合作一样。

原因很简单,传统车企在面临电动化、智能化的路径上,遇到的最大难关就是对电子电器架构以及软件层面的人才缺失,以及和原本燃油车Tier1供应商之间的相生相克。而像小米这样的 科技 公司,软件层面本就是看家本领,与半导体行业也本就是亲密合作伙伴,与传统车企合作恰恰发挥各自所长。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小米的车只要便宜,贯彻着小米这个品牌一贯的口号,其销量大概率是不会差的。这一点,五菱宏光MINI EV的大卖都足矣证明这个简单的道理:一切看似华丽的产品卖点在实用和便宜面前都是“纸老虎”。

昨晚的发布会上,雷军说起了自己成长历程中的几个蜕变,从程序员转型到 CEO,再到天使人,最后带领小米手机部门重回世界第三。几次转变都是他认知结构和人生阅历巨大的变化和翻新。如今他终于迎来第四个蜕变。

如果说过去20年,人类的第一大智能硬件是手机,那么未来20年,人类的第一大智能硬件一定是智能 汽车 。

小米 汽车 ,你会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