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又有17家公司上美“预摘牌名单”,都有哪些公司在列?

2.市值飙升!蔚来成全球第四车企,新能源已势不可挡?

3.中概股雪崩,史上最大的单日亏损

4.风口上的猪,记得要寻找金色降落伞

又有17家公司上美“预摘牌名单”,都有哪些公司在列?

理想汽车美股实时股价_理想汽车美股退市了吗

美国当地时间4月21日,美国证劵交易委员会(SEC)再将理想汽车、百世集团和贝壳等17家公司被加入?预摘牌名单?,知乎、瑞幸咖啡等也被列入"预摘牌名单" 。

SEC网站披露的上美"预摘牌名单 "里17家公司具体有:

1.知乎、2.诺华家具、3.LOVARRA、4万春医药、5.瑞幸咖啡、6.极光移动、7.Scientific Energy、8.中国食品、9.Value Exchange International、10.泽尔西西医疗集团、11.Entrepreneur Universe Bright Group、12.中比能源、13.中网载线、14.尚乘国际、15百世集团、16.理想汽车、17.贝壳

这是自3月以来第五批被纳入名单的中概股公司。此前,已有四批合计23家公司被列入所谓的?预摘牌名单?。值得一提的是,若公司无法证明自己不具备被摘牌的条件,则会被列入?确定摘牌名单?。

周五的盘势就是受这一波操作影响,三大股指集体杀跌。截至收盘,道琼斯指数跌1.05%,纳斯达克指数跌2.07%,标普500指数跌1.48%,这其中,中概股跌幅惨重。

据了解,有200多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其中约20家公司在香港也有上市地位,恐怕预计这一群体还会继续有所增加。 SEC声称,这17家公司提交申辩的截止时间为当地时间5月12日。据此,不少公司都做出了回应。

理想汽车回应称,?所有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发布年报后,都会被纳入这个清单。被纳入不等同于美国退市,根据相关法规企业如果连续三年未向美国开放审计底稿才会被限制美股交易。?同时也表示他们一直在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会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股东的利益 ,?一方面已经在去年完成香港主要上市,两地的股票可以互换,美股投资人可随时转换为在香港持有,香港主要上市的上市地位不会受美股相关监管影响(和香港二次上市不同)。?

贝壳方面表示,公司一直在积极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股东的利益。公司将继续确保遵守中美相关法律法规,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持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地位。

也有知乎相关工作人员称:公司已完成在香港的双重主要上市,后续会密切关注进展,该事件对知乎影响有限。

按照SEC官网上的法律文件,被列入?确定摘牌名单?的公司需要在三年内提交 SEC 需要的文件。如果?确定摘牌名单?中的公司没有提交或提交的文件不符合SEC要求,它们将会在披露2023年年报后(2024年初) 面临立即退市。

市值飙升!蔚来成全球第四车企,新能源已势不可挡?

近些日子来,汽车界因为美股市值的变动而频频引发热议。电动汽车的佼佼者"特斯拉"在此前成功超越日本丰田之后,最近更是4150亿美元的市值达到了前者的两倍,这个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无疑是风光无两。

而除了特斯拉引人注目之外,国内的造车新势力蔚来近来也因为市值而受到了关注。11月27日美股收盘,蔚来汽车股价报收54美元,总市值升至728.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97亿元),成功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车企。

众多新能源车企市值都在飙升

还记得2018年蔚来赴美上市时,其实国内汽车界还是存疑的,毕竟这个新兴的造车新势力能否闯出名堂来还有待商榷。而在2019年的时候,曾有投资机构伯恩斯坦(Bernstein)的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蔚来汽车的现金恐怕将在数周之内耗尽,并且将蔚来的目标价下调至0.9美元。要知道,1美元是"退市"的风险线,不过没想到的是,逆风翻盘的蔚来如今已成为了除特斯拉外最风光的造车新势力了。

具体来看,目前蔚来汽车每股报54美元,总市值为734.11亿美元(约合4825.8923亿元人民币),高达700多亿美元的市值也让蔚来超越比亚迪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车企。而从全球排名来看,蔚来目前也飞快地上升至第四位,仅仅只排在了特斯拉、丰田和大众之后。

股价的上涨与蔚来向好的发展态势有关。根据蔚来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蔚来该季度营收45.26亿元,同比增长146.4%,其中汽车销售毛利率达到14.5%。此外,蔚来还提到目前其现金储备已达222.74亿元,这一数字相比2020年第二季度有了很大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蔚来,诸如小鹏、理想等国内造车新势力的股价也在不断飙升。自今年11月以来,小鹏汽车股价累计上涨超过260%,理想汽车股价累计上涨超过110%。而理想汽车CEO李想曾表示,"尽管企业基本面会对股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股价的上下波动更多是由市场决定的。"

市值全球第四,蔚来到底做了什么?

无疑,新能源汽车是如今的大趋势,诸多大佬都在上面进行了布局,之前美团王兴就有一个判断,2023年将会是新能源汽车重要分水岭,因为各国的政策取向都是逐渐停产汽油车,全面转向电动车。而诸如新能源汽车在市值上的大涨,也主要是因为资本市场好看造车新势力,尽管这里面有泡沫的痕迹,但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的趋势是不能否认的。

所以在电动车市场逐渐拥有一席之地的蔚来还是受到了不少人的看好。纵观蔚来旗下的车型,价格基本上都是30W以上,甚至有些卖出了60几万的高价格,对于这个价格区间消费者其实能选择的车非常多,BBA也不太占优势,况且是一辆自主品牌打造的电动车,但是蔚来还是能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而蔚来作为一个敢把主销车型卖到30w以上的自主品牌,如今不但在国内有着不错的认可度,产品力也获得了海外著名媒体的认可,甚至在一个"特吹媒体"上得到了完全超越了原本行业老大Model?X的评价。

当然,蔚来的销量在最近这段时间也是不断飙升的。数据显示,蔚来10月共交付新车5055台,同比增长100%,创下该品牌单月交付量新高,同时也是自今年3月以来连续第8个月实现同比增长。今年1-10月,蔚来累计交付量达31430台,同比增长111.4%。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遭受补贴以及疫情的重创之后,蔚来还能有如此好的表现,这也进一步证实了蔚来确实有被期待的实力。

写在最后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专注高端电动车品牌的车企,蔚来汽车曾经几次起起落落,最危险的时候差点面临破产,好在时运不差,能够勒马于危涯之前。不过如今的市值还存在一定的泡沫,对于它而言,如何更加稳固自己的市场才是最根本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概股雪崩,史上最大的单日亏损

过去一周,虽然A股的抱团股在暴跌之后开始有止跌企稳反弹的迹象,然而大洋彼岸的中概股却遭到了血洗。

根据一些媒体统计,美股市值前20的中概股在过去一周累计蒸发了1873亿美元,折算成人民币都1.2万亿元。

单纯看数据我们可能还没有直观的感受。

比如腾讯音乐的走势。

百度的走势。

爱奇艺的走势。

从上图可以看到,这些热门中概股上周的走势普遍特点就是,前期一直涨,但连着3天暴跌,有的甚至3天直接腰斩跌了一半。

大家可能会有一个感受,就是这些中概股的走势,跟A股抱团股春节前后的走势很相似。

春节前一直涨,春节后就连续暴跌大半个月。

区别是A股因为有10%的涨跌幅限制,所以是大半个月持续下跌,普遍跌了超过30%,也有跌了一半的极端走势。

而美股因为没有涨跌幅限制,所以碰到这种崩盘式走法,直接3天就跌去一半,是一步到位。

我之前在分析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以及A股抱团股下跌的时候,曾经跟大家分析过这样一种可能性。

那就是,这是双方这种金融战攻势所造成的结果。

也就是A股抱团股如此极端下跌,是美国这些外资,勾连场内一些内资,来对我们金融市场进行攻击。

这本来也只是某种可能性的猜测,并不一定如此。。

不过在A股抱团股崩盘式走完后没多久,大洋彼岸的美股里的中概股也出现这样的极端崩盘式走法,那这还是巧合吗?

虽然媒体今天报道披露,本次中概股雪崩走势里,损失最大的是一个韩国人管理的基金。

但这只是公开数据披露的明面上的损失里能找到的最大单一实体,究竟谁才是本次中概股雪崩的砸盘元凶,目前还不得而知。

不过,虽然不知道具体谁是资金面的砸盘元凶,但毫无疑问美国才是主导这次中概股雪崩的真正凶手,因为导致这一波中概股大幅度下跌的,就是美国近期出台的一个法案。

3月24日美国SEC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最终修正案。

而就是在这一天,腾讯音乐大跌27%、唯品会跌21%,爱奇艺跌20%,小鹏 汽车 跌15%,理想 汽车 跌13%,迅雷跌12%……

也是从这一天开始,中概股开启连续3天大跌的走势。

所以,我们即使先不考虑是谁在集中砸盘的情况下,基本也可以推导出一个明面上合理的一个脉络。

美国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引发中概股抛售潮,导致市场资金出现集中踩踏。

在踩踏过程中,一些基金出现高杠杆运行的风险放大现象,进一步加剧踩踏。

最终一位韩国人管理的明星基金在周五出现爆仓,导致市场出现天量砸盘,创下罕见的成交量,进而让中概股里出现一批短短3天就跌去一半的走势。

并且再这位韩国人管理的基金爆仓后,中概股在上周五才出现探底回升的走势,出现一波反弹。

在不做进一步猜测的情况下,基本上这就是整个事情的明面脉络。

即使是公开的事情,毫无疑问美国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是这场中概股暴跌的元凶。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外国公司问责法案》。

在去年瑞幸咖啡财务的事情轰动美国资本市场后,当时特朗普政府是迅速提出《外国公司问责法案》。

去年5月份,美国参议院是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并且特朗普是在去年12月18日签署了该法案。

之后,《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最终修正案在今年3月24日才被美国SEC正式通过。

所以这个《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仍然是特朗普遗留下来的中美关系的负面资产之一,就是奔着破坏关系来的。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之所以威力这么大,因为里面内容规定,若美国PCAOB(美国会计监督委员会)连续3年无法对在美上市外国公司进行审计核查,公司也无法证明其不受外国政府控制,可能被要求退市。

这个法案的惩罚力度,就是可以按照其认定的标准,让特定企业强制从美股市场里退市。

可能有的人认为,既然要在美股上市,那么接受美国会计监督委员会审计也很正常吧,特别是瑞幸咖啡的事情出来后,这样的声音也挺多的。

然而问题在于,不同国家的公司,要接受哪家会计公司审计本来应该是企业自身的自由,美国现在要求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都要接受美国会计监督委员会的审计,本就是比较霸道的事情。

而且最关键,这跟我国的法律是有冲突的,涉及到执法权的问题。

此外,最关键是在去年7月13日,特朗普政府计划单方面终止我们和PCAOB签署的执法合作备忘录,这意味着进一步打击美国信披规定下的中概股。

除此之外,这份法案最险恶的地方,就是要求在美股上市的企业证明其不受外国政府控制,并且这也给美国这种“主观认定”的空间,也就是美国可以单方面认定某个企业是外国政府控制的,就不允许其在美股上市。这给了美国很大这种主观恶意发挥的空间。

所以这个法案首先最直接打击的就是在美股上市的国企,而对其他中概股的影响本来照理说应该也没那么大。

然而,从过去几天中概股的崩盘走势看,市场的解读似乎要显得更加悲观。

市场这种崩盘式走法,完全就是把这些中概股都当作潜在退市对象,才会走得如此极端。

虽然明面上消息没有表明,中概股可能出现大面积退市的现象。

然而,场内大资金总是先知先觉的,总有一些“聪明资金”是消息比较灵通的。

所以当前中概股这种崩盘式走法,确实已经是某种“金融战”的表现形式结果。

(2)进一步猜测

我们再来做进一步的猜测。

如果我们把当前中概股的崩盘式走法,只是市场资金自发因为《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这个利空而出现的踩踏式崩盘下跌。

但这样一种说法,解释不了几个疑点。

1、《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是去年5月份就提出的,并且再去年12月就被特朗普签署的,其内容早就被人们广泛所知。照理说,这样一个大家早有预期的事情,应该产生不了这么大的效果。

去年12月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被特朗普签署的时候,也没看到有中概股出现这样崩盘式下跌,反而出现大幅度上涨。

2、基金踩踏,出现多杀多走势,只能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也就是只有股价连续大幅度下跌后,才会出现基金爆仓而出现踩踏式崩盘。这属于火上浇油,但不能把股价一开始大跌的原因,归结于基金踩踏,或者场内大户爆仓。

3、找不到最早集中砸盘的神秘资金元凶。

按照美股以往经常出现的一些操作套路来说,通常都是场内资金会利用一些消息面的信息,来对股市做人为操控,属于资金和消息面的配合。

所以,中概股这次惨遭血洗,除了消息面上的诱因之外,也必然是有场内大资金集中砸盘,才能出现这样极端走势的结果。

那么究竟是谁砸盘呢?

(3)谁在砸盘

下面这个报道,有提到一些关于谁在砸盘的信息。

这篇报道引用彭博和金融时报的一些报道称,在周五美股开盘之前,市场就有传言称一股庞大的抛售资金集中攻击美国的中概股,这些神秘抛售的资金总额高达190亿美元,上千亿人民币。

其中仅仅高盛一家,就卖了105亿美元。

当然,不能这样就说是高盛在砸盘,因为高盛只是作为一个通道,据说是因为周三和周四两天中概股普遍跌了30%后,有大量这种基金出现大面积爆仓,需要被强平,所以周五中概股才创下一个成交天量。

也就是被强平的这些基金,很多是通过高盛来进行抛售的。

然而问题在于,这篇报道也只是说明周五这种成交天量的来源,但并没有说明周三和周四这波下跌开始之始,究竟谁是最早在集中砸盘的,这个我是没有看到有相关报道。

但不管是谁在砸盘,既然是在美国市场,那肯定是美国大资本是最早集中砸盘的,这个想都不用想。

A股的抱团股崩盘式下跌,因为外资还能勾连一些内资,有这些金融木马当掩护,所以一说起外资在砸盘抱团股,还比较有争议,很多人不信。

但在美股市场里,中概股这样崩盘式下跌,砸盘的肯定是美国大资本,这个是毫无疑问的。

在这次暴跌之前,中概股在过去一年里,普遍都出现大幅度上涨,有的甚至涨了好几倍,本来就有庞大的获利筹码,所以一些大资本砸盘起来,丝毫不手软。

这种恶意大幅度拉涨形成泡沫化资产,然后借助利空消息来集中砸盘收割韭菜。

这样的收割手法,其实跟A股里的抱团股是一模一样的。

(3)受害者

本次中概股遭血洗,最大的受害者自然是上市公司自己还有一直持有的股东和投资者们。

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市值最大的前20家中概股,过去一周就蒸发了1.2万亿元的财富,这其中包括上市公司自己,还有上市公司的股东们。

在暴跌前把股票卖掉,或者暴跌第一天就参与集中砸盘的资金,才能把过去这一年暴涨的利润给赚走。

大大小小的受害者很多,不过今天被媒体广为报道的时一名韩国人。

这名韩国人叫做Bill Hwang,他也是一名比较有名的基金经理,他以前是老虎证券的亚洲基金创始人。

2010年,Bill Hwang就曾经因为涉嫌内幕交易,被禁止在港股交易。

后来Bill Hwang就在2012年转战美股,并以2亿美元的自有资金创立自己的基金,随后只用了8年的时间,Bill Hwang就将其规模扩大到了150亿美元。

Bill Hwang是一个激进的杠杆爱好者,一般都是用五倍杠杆在常态化操作,也就是他管理的150亿美元的基金,影响着750亿美元的市场资金,已经算是体量比较大的一家基金。

然而成也萧何败萧何。

Bill Hwang靠杠杆积累了大量财富后,却也因为杠杆而一夜爆仓,血本无归。

本来Bill Hwang在这次中概股暴跌之前,今年因为高杠杆运作,已经有了200%的收益率。

但他并没有选择落袋为安来获利了结,而是选择继续高杠杆运行。

然而他重仓的股包括百度、唯品会、腾讯音乐,都是本次暴跌的个股。

除此之外,他还重仓ViacomCBS与Discovery,这两只非中概股。

而由于Bill Hwang爆仓,ViacomCBS与Discovery这两只非中概股的纯美股,也在最近这3天出现跟中概股一致的暴跌走势。

Bill Hwang也因为150亿美元的资金被一夜强平爆仓,被人们称为史上单一个体单日亏损最多的人。

不过严格来说,他并不是一天亏了150亿美元,是3天亏了150亿美元,当然,这也是相当多了。

然而,今天报道Bill Hwang的很多外媒,我觉得有点问题。

那就是他们居然把本次中概股砸盘的元凶,把这个黑锅扣在了Bill Hwang身上。

我觉得这是比较滑稽的甩锅。

你们见过哪个收割韭菜的大资金,砸盘把自己给砸死的?

Bill Hwang是属于被收割掉的超级大韭菜,属于被砸死的对象。

至于谁砸死他的,其实才是真正导致这波中概股暴跌的元凶。

回到本文开头的结论,虽然我们基于信息的不对等,没办法知道在3月24日集中砸盘的这个华尔街大资金究竟都有谁。

但毫无疑问,主导推动《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出来的美国政府才是真正血洗中概股的幕后元凶。

而且发生在美股市场上的事情,多多少少基本都会扯到那些华尔街大资本身上,随便砸个石头下去,没有一个资本的屁股是干净的。

这就是美国有组织、有预谋、有目标的一次针对中概股的血洗劫掠行为,将其引申出来,我们春节后的A股抱团股闪崩走势,这些华尔街之狼的嫌疑毫无疑问就更大了。

如果我们把视野和格局再放到更高的位置,从当前中美两国的博弈里去分析的话,就会发现,过去一周针对中概股的血洗,实际上只是中美两国过去一周激烈博弈交锋中的一环。

也是我们上周五在阿拉斯加跟美国摊牌式会谈之后,双方更加激烈针锋相对的其中一个战场。

所以我是一直说,在当前这个多事之秋,我们一定不要贸然去在双方激烈交锋的战场上随便晃悠,不然是很容易变成炮灰的。

美股的这些中概股,其实是有很多国内的散户购买,并且有一些这种追踪美股的国内基金也是因此损失惨重。

这都是这场宏观战场上,被当成炮灰给收割走的。

所以为了我们自己的财富安全,为我们自己的钱包负责,我还是建议大家近期做这种投资决策的时候,还是能够把风险意识放在第一位,谨言慎行、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

这样才能避免自己成为炮灰,才有机会成为守株待兔的猎手。

本文来源于“大白话时事”。

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欢迎关注!

风口上的猪,记得要寻找金色降落伞

文?|?钱姥爷

新能源汽车是今年最大的风口,而新能源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成为了这个风口上飞得最高的猪。

比亚迪A股的股价用了一年时间最高翻了五倍,从40元人民币涨到了最高198.85元人民币。而最为夸张的还是在美国上市的三大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年初至今的涨幅达到1008%、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都是170%以上,这还是因为11月13日美股收盘这三家有了大幅收跌的前提下。

如果说现在新能源车企的股价是泡沫,那这个泡沫被吹起来的时间只有短短的5个月。

蔚来汽车的股价在今年7月份稳步上涨到6美元(约合人民币40元)左右,之后就开始一路狂飙,到了11月中旬就突破了50美元(约合人民币330元),最高价为54.20美元(约合人民币358元)。市值表现更是骇人,一度近7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23亿元),也就是基本上相当于吉利汽车加广汽集团再加长安汽车这些。

同样的,比蔚来汽车更弱小的两家新能源汽车,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伴随着近期第三季度财报公布了毛利率数据转正,股价更是直线拉升。8月27日才上市的小鹏汽车,到了11月13日这一天股价一度超过老大哥蔚来,最高51.27美元(约合人民币339元)。至于刚刚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宣布总营收超出市场预期、毛利率达19.8%的理想汽车,13日当天最高涨幅一度接近30%,两天内接连突破30美元(约合人民币198元)、40美元(约合人民币264元)两个关口。

然而,风口上的猪飞得再高,也可能会有跌下来的时候。这次就是在最兴高采烈的时候,突然往下坠了。11月13日开盘半小时之后,三大造车新势力股价迅速跳水,不仅回补了跳空缺口,跌势还来势汹汹。

蔚来汽车股价在早盘一度上涨接近10%,之后迅速跳水下跌了8%左右,最终以下跌7.74%收盘——全天振幅达到了28%以上。理想汽车则是在这一天回吐全部涨幅,收盘下跌1.83%;小鹏汽车同样下跌6%以上,两家的振幅也在30%左右。之后的盘后交易中,蔚来股价继续下跌2.11%,报价为43.62美元(约合人民币288元);小鹏汽车盘后下跌3.07%;理想汽车盘后下跌2.76%。相比之下,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特斯拉在这一天净下跌了0.79%。

更为诡异的是,在11月13日这天,三家公司股票的换手率都极其之高,其中理想汽车换手率达到了42.02%,蔚来汽车换手率也高达54.73%。

还有一个夸张的数据是,蔚来汽车这天的交易量甚至达到了全球市场第一,达到了277.07亿美元,约合1830亿人民币,而当天上证指数成交额也不过3000亿。

很多人将这一天的股价大幅波动理解为多空大战。一方面是理想汽车发布了极其靓丽的三季度数据,而蔚来汽车将在11月17日发布三季度财报,预计也会超过市场预期。可另一方面,做空机构香橼在盘中发布的看空报告。该机构称蔚来汽车股价目标价应该在25美元(约合人民币165元)/股,估值过高。

但实际上,三大新势力的股价似乎在此之前就已经有点强弩之末了。最近一周,蔚来、小鹏、理想的股价波动都在5%、6%,甚至有几天都超过了10%,就在11月10日那天还突然低开之后才慢慢收复失地。不过或许因为这几天几家车企发布的第三季度数据实在过于“美好”,让市场上的投机者蜂拥而至。

很难知道之后三大新势力的走势会如何,毕竟这是一个诡异的风口,变化莫测。可是既然自己已经飞到了天上,接下来能够做的事非常有限——至少其中一件是为自己找到“金色降落伞”。

风口上的企业并不少,能够完整落地的可也不是那么多。比如刚刚退市的暴风影音,曾经在短短40天内,出现37个连续涨停板,股价从7.14元/股飞涨至327元/股,市值突破400亿。而现在也一切归零。

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是“三六零”,最低股价还不到8元人民币,之后5个月时间翻了8倍以上。经过一小段时间的大幅波动,股价再也回不去,一路下到十几元钱。

这些投机的故事曾在千禧年间那场纳斯达克泡沫中也无数次上演,现在又一次次出现在每一投资机会中——空气币、口罩等等——最终绝大部分都落得一地鸡毛。

尽管所有的泡沫终将破灭,可是伟大的公司总是能够基业长青,原因就在于能够清晰的知道前进的方向,总是能够给自己找到一顶降落伞,避免在风停之后摔得粉碎。

微软,这家足够伟大的科技公司,同样成为过风口上的“猪”。在1998年的最后三个月,微软股价从18美元(约合人民币119元)上涨到31美元(约合人民币205元);到了1999年的最后一个月,股价从32美元(约合人民币211元)上涨到42美元(约合人民币277元),涨幅达到28%。可是在一个月之后,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当月下跌16%,而在一年之后微软跌到仅有15美元(约合人民币99元),从而开始了长达9年的低迷期。

另一只站过风口的“猪”,是亚马逊。同样在千禧年的网络泡沫时代,从最低1.3美元(约合人民币8.6元)一路飙升到最高113美元(约合人民币746元),真正的三年百倍股。之后只用了21个月时间,亚马逊股价“飞流直下三千尺”,跌去了90%,而2000年第四季度亚马逊单季亏损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3亿元)、负债高达2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9亿元),更是直接让股价跌到5美元(约合人民币33元)价位。

不过亚马逊比微软幸运不少,随着2002年首次实现盈利之后,股价开始回到了上涨轨道。同样是九年时间,亚马逊收复失地,股价再次来到了100美元(约合人民币660元)价位,解放了站在高岗上的“投资者”。而微软回到40美元(约合人民币264元),已经是2015年的事情了。

当然,现在无论是微软,还是亚马逊,其市值都是1.6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57万亿元)上下,依然是全球科技公司的领军者。反思这些“存活下来”的IT巨头,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们在跌下来之后,都能够正常落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的“核心业务”在几年内都足够结实,这就是真正的“金色降落伞”。

可以看到,在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就算是股价暴跌,无论是微软、亚马逊,其实跌走的大多是泡沫,股价大多回到了上涨之前的水平,这反映出业务的实际价值。当时最夸张的亚马逊,尽管发展非常冒进,可是在遇到暴跌之后最关键的是让自己的主营业务实现了盈利,而不是越亏越多,反映到股价上至少不会归零。这一点和国内的暴风影音、乐视就有天壤之别。

换句话,三大造车新势力,又或者这一轮新能源的狂飙,风一定会停下来,停下来之后的股价下跌也必然是垂直下落。这时候能够在市值管理上做的事情极其有限,大概就是在焦虑中等待股价回落到正常估值——十美元、几美元都是可能的,管理层要明确知道自己的价值。

可另一方面,确保自己主营业务不断茁壮成长的同时,也要意识到业务的更替发展,这种转型投入不应该被市值压力打垮。最典型的大企业病是,伴随股价下跌,很多公司的策略是减少资本开支,将研发投入和产品线尽可能减少,确保财务数据的“好看”和股息的稳定。然而最终换来的,可能是转身的拖沓。

还是用微软和亚马逊作对比,这里面之所以有15年和9年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主营业务发展的判断。微软在2010年之前,还在单纯的更新Windows系统、依靠着庞大的Office单机版赚钱,以及模仿苹果公司推出各式各样的硬件。而在2006年的时候,亚马逊就发现了“订阅制”服务的机会,首先向市场推出了AWS云计算服务,随后这项业务让亚马逊踏上了第二个风口——云计算。

直到几年后,微软才推出了自己的云计算服务,以及将Office等办公软件转为订阅制,同时放弃了包括诺基亚、音乐播放器在内的消费级硬件业务。好在微软一直有强大的软件研发能力,微软在创新业务的帮助下快速回到了万亿美元级别的位置。

这意味着,在确保现有主营业务收入不断茁壮成长的时候,站在风口上的新势力们需要对未来的发展有更明确的判断和认知,而不再仅仅是局限于现有业务形态的维持。特别核心的一点是,借助风口获得足够多的融资和战略投资,拿到足够多过冬的钱,然后对之后的技术转型和业务新模型提供足够的支撑,这样迟早能够重新修复估值。

总而言之,这阵风口早停晚停都得停,按照历史的重复,新能源车企的股价也会有一个回归实质的过程。虽然历史也不会简单地重复,但提前准备好自己的降落伞总是好事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