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公司为何丧失市场领先地位并在之后的20年一直_福特汽车公司一度拒绝增加汽车生产的花色品种
1.如何制定技术创新战略
2.艾科卡用人法则的艾科卡的用人法则
3.跨国企业好处
4.跨国企业一般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与优势
5.艾科卡用人法则是什么?
如何制定技术创新战略
基本步骤
1、环境分析
主要分析市场需求与竞争态势;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技术进步可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机会,例如有什么样的基础研究成果可以转化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或者新产品。
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首先要确认企业可能获得收益的机会和企业应当回避的威胁,要对外部环境的分析,企业对市场、消费品和服务需求的预测在很大程度是在对外部因素变化的分析基础上得出的。外部环境的分析的因素主要有:
(1)市场。主要分析市场给企业提供的机会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比如行业的尚未被开发的空白市场,比如早年的数字电视;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某行业新的需求,例如环保冰箱;薄弱市场,如农村彩电市场等。
对行业而言,随着市场不断成熟,生产能力的不断过剩,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会使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平均利润下降。行业内部竞争的内容也会由集中在价格和质量转向价格、质量、性能、品牌、服务的全方位的竞争,能否推出新产品对企业能否取得新的竞争优势可能有更大的影响。
(2)顾客。有几种情况:
①顾客需求哪些还未得到满足,受以前或生产条件的限制,在产品数量、质量、花色、品种等各方面是否存在顾客长期以来都未得到满足的产品,如改革之初,我国存在大量的对家电产品的需求;
②随着社会的发展,收入的提高,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也会提高,如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对彩电的需求就是对原来黑白电视需求基础上,需求的提高;
③顾客未来的潜在需求,这需要预测、挖掘和创造。
(3)竞争。竞争的强弱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有很大影响。竞争激烈时,就会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否则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就不会很强劲。比如在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水平就有很大不同。
当然,如果企业能够及早意识到未来的激烈竞争而限于竞争对手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就会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强的竞争优势。
(4)技术。面对需求,企业必须考虑现有的国际技术发展水平能否有可能满足这些需求。技术的发展方向,技术在哪些方面、什么时间可能获得突破?现有的技术发展对顾客需求的影响如何?那些技术是关键的?哪些技术是非关键的?等等。
例如,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DVD已经可以转化为产品,很多企业看准了DVD的巨大市场,迅速上马生产线,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5)社会。社会是否提供了技术创新的大背景。比如我国时期的社会环境,就非常不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6)经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顾客需求有重要的影响。
(7)法律。当地法律能否有效保护技术创新。如果能,企业技术创新后的利益就会有保证,企业就有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否则,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就会受到抑制。
(8)政策。当地是否给积极从事技术创新的企业提供了鼓励、保护措施,是否给与一定的税、费减免政策等。
企业要分析外部发展的这些趋势与变化对企业的产品、服务目标、范围、市场等方面的影响。这直接影响着将被开发产品的类型、技术的用、市场定位和细分战略的性质、所提供服务的类型的选择等创新过程;影响着产品的生产工艺、原材料的用等生产过程;影响着企业的销售渠道、广告方案等营销过程。
识别和评价外部机会与威胁能够明确企业应该制定的任务,设计实现长期目标所需要的战略。对外部环境的正确认识是企业制定技术创新战略的基础之一。也是企业制定技术创新战略首先要考虑的一项内容。
企业要分析外部发展的趋势与变化对企业的产品、服务目标、范围、市场等方面的影响。
企业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是行业结构特点和企业内部因素变化的根本原因,分析和预测宏观环境因素的变化可以使企业战略管理者获得分析行业和企业的背景知识。宏观环境因素的分析的目的是要确定影响行业和企业的关键因素;宏观环境因素的预测就是预测关键因素未来变化对企业影响的程度和性质(包括机会和威胁)。
2、趋势分析
进行国内外市场发展的趋势分析。主要分析市场的潜力,分析各个主要产品或者服务的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各个主要产品或者服务的需求特点和趋势,分析市场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机会,例如有什么样新的或者还没有被发现或者满足的市场需求需要满足;也可以同时分析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两个方面因素进而发现机会,产生技术创新。
迈克.波特教授关于行业竞争的观点是行业分析的有力工具。他认为一个企业的盈利水平取决于其所处的行业盈利能力;而一个行业的盈利潜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下列五种结构性因素的相互作用:
(1)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2)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3)顾客(包括最终消费者和中间商)讨价还价的权力;
(4)替代产品的威胁;
(5)行业内部竞争的激烈程度。五种力量模型可以帮助企业选择最有盈利潜力的行业,分析行业结构、竞争态势和获利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入分析行业的竞争态势和顾客需求的特点,明确一个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由此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竞争战略并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
企业要根据宏观环境因素的分析和对自己、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初步判断,分析行业竞争结构性因素的变化,分析竞争对手的实力、战略和行业模式。在此基础上确认企业所面临的直接竞争机会和威胁,再看面对竞争机会和威胁要求技术创新工作提供什么样的支持,再制定技术创新战略。
3、制定战略
企业对准备进入的行业进行行业结构和竞争对手进行分析之后,企业就可以根据自己所想抓住的机会,明确企业应进入的行业、在行业中的定位及切入点、进入的进程、产品的选择等,进而制定企业相应的或者合适的技术创新战略。
4、分析实施
企业根据自己所制定的技术创新战略,分析企业所具有的和能力,寻找技术人员、调整组织、机制和文化等变量。如果与核心能力与所处行业的结构特点能够匹配,就要对这些与能力进行相应的调配与激励。
否则还要调整技术创新的配置和能力培养的重点,或者依靠市场调整或者建立新的核心能力,使之与行业结构特点相匹配,并进行相应的创新活动。根据有效和有效率地实施新的技术创新战略的要求,选择和取一系列具体的行动。
扩展资料
整合思路
1、企业愿景。考虑到企业战略的定义和正在从导向向愿景导向转变,技术创新战略当然应该包括承诺(包括定位、预期等)、决策(战略是一种)和行为(包括战略是一种行为模式)。
其中承诺主要与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企业所制定的战略意图、企业的宗旨、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和竞争定位有关;决策主要与技术发展方向、核心技术、创新方式和途径的选择有关;行动主要与在遇到突发和新的机会的时候企业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有关。
过去20年中达到世界顶尖级地位的公司最初都具有与其和能力极不相称的雄心壮志。他们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其原因是他们拥有恰当的“企业愿景”,这种愿景包括了企业可望达到的领先地位以及企业发展所要依照的准则。
Komatsu公司曾打算“包围卡特彼勒公司”,佳能公司要“冲击施乐公司”,本田公司努力成为向福特一样的汽车工业先驱。这都是企业愿景的表达。企业在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时要很清楚自己的愿景,当然,这种愿景不能过于冒险,也不能过于保守。
2、市场和行业的分析(如前所述)。
3、企业能力的分析。结合宏观环境、行业结构和竞争对手的分析,进一步分析企业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与对手的比较中分析自己的竞争优势。
愿景、行业和市场、企业核心能力是使三个相互影响的因素。企业制定创新战略是应综合考虑这三个方面。就是说,考虑企业的愿景时要结合对行业和市场、企业核心能力的分析。
同样,在分析行业和市场、企业核心能力时也要结合其他两方面的考虑。对愿景、行业和市场、企业核心能力分析与确认的集成才可作为企业制定创新战略的基础。
选择最有可能获得高于平均水平投资收益率的技术创新战略。如果核心能力与所处行业的结构特点不匹配,可以根据基础模式所坚持的发挥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寻找重新定义行业的可能,或者是寻找新的行业。
如果选择在新的行业进行创新,企业就应该对准备进入的行业进行行业结构和竞争对手分析。如果核心能力与所处行业的结构特点不匹配,可以根据产业组织模式所强调的行业特点的重要性,调整配置和能力培养的重点,调整或者建立新的核心能力,并进行相应的创新活动。
5、战略实施。
艾科卡用人法则的艾科卡的用人法则
李·艾科卡,1924年10月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艾伦敦,父亲是意大利移民,早年受父亲影响,认为能通过冒险获得成功的道路就是经商。他在大学是学工科的,刚进入福特公司时,被分配当一名见习工程师,但他迫切希望搞推销,喜欢和人打交道。他认为销售商一贯是汽车业的关键、要害部位,是企业的精华。
1953年,艾科卡被提升为费城地区的销售副经理。这一年他大胆提出了“给56年新车付56美元”的销售,即客户购买1956年福特公司的新车,可先付80%的款,然后每月付56美元,3年还清。这种销售方式几乎都能接受,因而地刺激了市场需求。不到3个月,费城地区销售从全国的末位一跃为首位。后来,这一成为福特公司全国性销售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奖赏,艾科卡被提升为华盛顿地区的销售经理。1960年,年轻有为的艾科卡担任了福特汽车公司轿车部经理。接着,他便开始了式样好、性强、价格低的“野马” 轿车的生产和销售。结果这一仗大获全胜。10年,艾科卡荣升为福特公司的总裁。在他就任总裁的八年里,为福特公司净挣了35亿美元的利润,在该公司的历史上留下了最辉煌的业绩。但成功招致嫉妒。18年7月,福特二世解除了艾斯卡总裁职务,同时答应将36万美元的年薪,变成100万美元的退休金,条件是——不要受聘于其他公司。
艾科卡不为100万美元动心,更不愿向命运屈服。国际造纸公司等多家公司来请他,他都谢绝了;纽约大学商业学院等三四所学校聘请他担任院长,他也谢绝了。而当深陷危机、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董事长来聘请时,他却欣然接受,并立刻走马上任。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向福特公司挑战的机会。并且,他上任后宣称:公司起死回生之前,自己的年薪为一美元。
从此,艾科卡开始了“通往顶峰之路” 的艰难跋涉,并由此展示了他扭转乾坤的非凡谋略。 艾科卡受命于危难之际。克莱斯勒公司因管理不善陷于绝境,现金枯竭,亏损巨大。艾科卡大智大勇,开展了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拯救工作。他为收拾这个摊子的第一步工作是选准突破口。经过调查,很快摸清了公司的五个致命弱点:
一是纪律松弛。他到任的第一天,就遇到两件令人恼火的事:一是他发现前总裁卡费罗的办公室竟成为人来人往的过道。职员们穿堂而过,连个招呼都不打,没有一点规矩。二是他看到前任总裁女秘书在工作时间随便办私事打电话。这在福特公司是要丢饭碗的,而这里却毫无顾忌。再往下看看,基层组织像一盘散沙,士气低落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二是管理混乱。公司没有名副其实的管理体制,没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设计部门与制造部门没有联系,制造部门与销售部门没有联系。财务管理一蹋糊涂。
三是人浮于事。公司副总裁竟有35个。艾科卡形容说:“每个山头都有王爷,各自占地为王。” 办起事来互相扯皮,踢皮球。
四是库存积压。公司不是按经销商的订单组织生产,结果导致库存货满为患,库存8万余辆,人们把这种存货叫“销售银行”。为了给汽车找销路,公司每月举行一次减价销售。结果造成经销商对减价的依赖,该买也不买,等待降价,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五是资金短缺。这一问题是所有问题的焦点,18年克莱斯勒亏损2.04亿美元,19年初,亏损高达 11亿美元,积欠多种债务达 48亿美元。 在精兵简政方面艾科卡毫不手软地砍了“三板斧”。
第一斧,先砍公司高层领导。对那些身居高位而毫无建树的平庸之辈,一概撤掉,公司35个副总裁先后辞退了33个,高层部门的28名经理撤掉了24个。
第二斧,精简机构,压缩企业规模。他大胆用“关、停、并、转、卖”几项措施,在52个生产工厂中,关闭、变卖16个,合并转产4个,产量、车型和销售而相应减少,企业规模“消瘦” 了1/3。
第三斧,削减雇员。他先后解雇9万多人,裁员率超过50%,经纪人由5800人减少到3700人。
艾科卡任用能人也是别具一格。他选人的首要标准是“志同道合”。要求部下必须熟知他的领导作风,对他那套管理办法能够彻头彻尾地贯彻执行。由于克莱斯勒能人匾乏,艾科卡不得不在自己熟悉的老伙计中打主意。连“挖” 带拉先后从福特公司搜罗到数名得力干将。
第一个被他“挖” 过来的是福特公司委内瑞拉子公司的总经理杰拉尔德·格林沃尔德。艾科卡特别欣赏他的机敏头脑和实干精神,亲自赴委内瑞拉做他的工作。经过几番秘密畅谈,格林沃尔德有感于“老上司”的盛情,毅然改换门庭。成为克莱斯勒第二把手。第二个被他请来的是早已离职退休,65岁的原福特公司副总裁的保罗·伯格莫泽。此人在福特公司副总裁的职位上干了30年,既埋头苦干,又足智多谋。艾科卡意在借重他的丰富经验,力劝他出山挑大梁,经不住艾科卡再三推举,他终于接过公司总经理的重任。第三个是由格林沃尔德举荐而来的史蒂夫·米勒。米勒过去是格林沃尔德手下主管财务的得力助手,被艾科卡视为“当家理财的一把好手” 破格提拔他为公司主管金融业务的副总经理。第四个是在艾科卡手下于了24年的哈尔·斯帕利奇。此人其貌不扬,但谋略水平高,预测能力强,能料知三四年以后市场上最需要什么样的汽车,由他主管公司生产。另外,他雇请了福特公司的公关先生加·劳克斯来公司主管销售,聘请原福特公司总工程师,已退休的汉斯·马赛厄斯负责全公司机械制造,提拔能在“鸡蛋里挑骨头” 的福特公司旧部乔治·巴茨负责产品质量。 总之,能者上前,庸人靠边,建立起以艾科卡为首的有力的领导系统。 一是争取。作为亏损企业何其困难,艾科卡豁出老本,背水一战,用巨资游说国会内外关键人物,活动上下要害部门。他终于得到了15亿美元的保证。然后又在州级和民间四处活动,筹集了相当可观的资金,财政桔据的状况得以缓和。
二是裁人减薪,减少劳务开支。工资支出由21亿美元减少到15亿美元;1700多名高级职员减薪10%,级别较低的职员减薪2%—5%,同时宣布待公司赢利之后,重新补发被削减的工资。公司股东对此肃然起敬。他们从长计议,同意公司关于暂时冻结红利的意见,表示与公司有难同当。
三是大力改善库存管理,压缩库存费用。艾科卡大胆引进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及时进货,及时使用,快速循环” 的管理方式,在压缩企业规模的同时,注意工厂和仓库布局相对集中,就近使用;把费时,价高,大批量的火车运输,改为廉价省时,小批量的汽车运输,每年节省库存费用开支4.5亿美元。与此同时,让设计制造部门大力研究不同种车型使用相同的零部件,将公司生产的零配件从7万多种减少到4000多种,给进货、库存带来很大方便,每年又节省开支3亿美元。公司的年库存价值由21亿美元降至12亿美元。
四是对购、预算、生产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努力降低成本率。首先改进购办法。原来公司的原料产、供、销一直在内部循环,后来公司决定,只要自产零件的成本不如购进合算,就不再“肥水外流”,大胆从外部购进。其次是完善工厂预算制度。过去是完全根据自己产品的成本拟定内部预算,这种做法缺乏横向比较,不利于降低成本。后来公司规定,必须通过与外界同类产品的成品费用加以比较之后再作预算,促使工厂自觉向同行业低成本看齐。再次是变进口项目为自己生产。 艾科卡通过硬挤细抠,积微成著,总算走出了低谷,手中有了钱,便有了搏斗求生,大展宏图的力量和机会。
第一,加强市场调研预测,果断调整产品方向。克莱斯勒过去失败的惨痛教训,就在于市场信息严重失灵。艾科卡大力加强了市场调研部门。于1982年11月组建了一个60人的市查小组。艾科卡根据80年代国际石油价格开始下降,国内汽油供应日趋缓和的新形势和调查小组提供的信息,正确地预测到市场上可容纳全家人的较大型汽车将走俏。于是他果断拍板定案,将本公司保留多年的“纽约人” 牌大、中型车加大产量。同时,又迅速拿出几样新产品,在市场上抢得一席之地。
第二,摸准时尚变化规律,推陈出新,先声夺人。敞篷轿车从汽车初兴到60年代中期美国经历了“三起三落” 的变迁。16年4月21日,底特律曾煞有介事地为美国最后敞篷车举行了“告别仪式”,于是这种车在大街上便销声匿迹了。艾科卡独具慧眼,看清了汽车造型“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的变化规律,摸到了美国人想重坐敞篷汽车大兜其风,“重温旧梦” 的时尚走向。艾科卡大胆决定重新生产敞篷汽车。1982年“道奇400” 新型敞篷车先声夺人,投放市场后十分畅销,开始估计有3000辆就能满足需要,没想到一气卖了2.3万辆。后通用、福特公司也紧步后尘。克莱斯勒多年来头一次走在他人前面,艾科卡感到无比自豪。
第三,不断变换花色品种,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产品经营的关键在于“创新”。在汽车新产品中,一般分为市场型和技术型两类。市场新产品主要是在总体设计,车体形状,装潢色彩等方面进行改造,花钱少,周期短,见效快。艾科卡审时度势,量力而行,把开发市场新产品作为重点来抓。于是决定以前轮驱动高速省油的长型车为基本模式,争取基本部件一体化、车型品种多样化的生产路线。结果是投资不多,花色品种却不少,使顾客接踵而来,尽情挑选。另一方面,艾科卡始终抓住产品质量不放,取了三项有力措施:一是投资1800万美元,建立了一个电子计算机和测试仪器中心,由人工设计逐步过渡到全部由计算机承担全部设计工作,大大提高了设计质量。一是花费1亿美元,改造老厂房,把引擎从汽车顶部安装改为从底部安装使装机质量明显提高。据18年验车报告称,公司所产汽车行驶英里的可能维修费由4年前的358美元下降到157美元。1983年统计,当年客户对克莱斯勒汽车撤销订货数只有7千辆,而同期对通用公司的撤销定货是120万辆,福特公司多达160万。
四,充分利用广告的作用,大力扩大影响。由于前几年克莱斯勒“臭名” 在外,人们对其新产品总是将信将疑。要改变这一形势,必须借助广告舆论。为了给公众留下里外全新的印象,艾科卡毅然辞退聘用多年的原来两家广告代理人的资格,不惜重金改聘广告行里的佼佼者——“凯一埃” 广告公司。该公司不负厚望,广告做得有声有色,连出妙招。克莱斯勒作广告强调“突出个性”,不搞“一锅煮”,避免雷同,力求使每一种牌子的车在广告市场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特性。
第五,灵活确定售价,重视售后服务。艾科卡为巩固和扩大市场,制订了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个以市场为重点的行政方案,实行优质优价,劣质低价,有升有降,灵活变通的特价战略。同时为刺激销售,巩固和扩大自己产品市场,精心搞好售后服务。公司从不搞“离店不认帐” 一类自绝后路的买卖,对自己的产品不仅保质量,保使用寿命,而且随时提供热情周到的保修服务。他们把小汽车的保修期定为5年,行程5万英里,这类免费的长期售后服务,在大的汽车制造厂家中,惟此一家。
艾科卡临危受命,大刀阔斧推行改革,终在几年内使公司绝处逢生,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1980年公司扭亏为盈,1982年盈利 11.7亿美元,还清了13亿美元的短期债务,1983盈利9亿美元,提前7年偿还了15亿保证金,发行股票2600万股,仅数小时就被一空;年盈利24亿美元。
鉴于此,艾科卡本人一下子成了美国人心中的英雄。1983年的一次美国“最佳企业主管”的民意测验中,艾科卡以绝对多数票领先;年4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刊登了他的肖像,通栏大标题是:“他说一句话,全美国都洗耳恭听!”年12月,美国出版了《艾科卡》传记,该书出版后,瞬时被列为美国畅销书之首,发行量已高达260万册。在日本,《艾科卡》一书一个月就售出20万册。在伦敦,《艾科卡》名列畅销书首位。沙特阿拉伯的政治家把《艾科卡》作为管理者的必读书。对此,密歇根州的州长说:“艾科卡是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企业家”,1985年仅头两个月,艾科卡就被1270个不同组织邀请去讲演。在克莱斯勒,所有蓝领人对艾科卡的尊敬已达到近于忠君的程度,数以万计的美国人给他写信,请他去竞选总统。
跨国企业好处
1、促进国际贸易增长
1993年,全球跨国公司已达37000家,其海外附属公司总计达17万家。自1982年以来,跨国公司成长非常迅速,至1992年底止,全球海外直接投资额累计达2兆美元,其中三分之一掌握在排名前100名的大的企业手中。1992年全球跨国公司海外销售额总计达5.5万亿美元,比商品出口额高出1.5万亿美元。
由此可见,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比国贸易更大的作用。事实上,跨国公司已成为当代国际经济、科学技术和国际贸易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力量。而这种力量随着跨国公司投资总体的呈上升趋势还会得到增强。
2、跨国公司的发展对战后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这些作用表现在,使发达国家的产品能够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东道国生产并销售,从而绕过了贸易壁垒,提高了其产品的竞争力;从原材料、能量的角度看,减少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依赖;也使得发达国家的产品较顺利地进入和利用东道国的对外贸易渠道并易于获得商业情报信息。
3、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和私人信贷,补充了发展中国家进口资金的短缺。
4、跨国公司的资本流入,加速了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战后,发展中国家引进外国公司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使某些工业部门实现了技术跳跃,促进了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改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5、控制制成品和原料贸易
跨国公司控制了许多重要的制成品和原料的贸易。跨国公司40%以上的销售总额和49%的国外销售集中在化学工业、机器制造、电子工业和运输设备等四个部门。
百度百科-跨国企业
跨国企业一般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与优势
跨国公司的经营特点 :
一、跨国公司具有全球战略目标和高度集中统一的经营管理
跨国公司作为在国内外拥有较多分支机构、从事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与国内企业相比较,是有其一些区别的。这些区别表现在:
1.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目的是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而国内企业是以国内市场为导向的。
2.跨国公司是通过控股的方式对国外的企业实行控制,而国内企业对其较少的涉外经济活动大多是以契约的方式来实行控制。
3.国内企业的涉外活动不涉及在国外建立经济实体问题,国内外经济活动的关系是松散的,有较大偶然性,其涉外经济活动往往在交易完成后就立即终止,不再参与以后的再生产过程;而跨国公司则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领域,全面进行资本、商品,人才、技术、管理和信息等交易活动,并且这种“一揽子”活动必须符合公司总体战略目标而处于母公司控制之下,其子公司也像外国企业一样参加当地的再生产过程。所以,跨国公司对其分支机构必然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
二、跨国公司从事综合多种经营
(一)跨国公司搞综合多种经营的形式
1.横向型水平型多种经营。此类公司主要从事单一产品的生产经营,母公司和子公司很少有专业化分工,但公司内部转移生产技术、销售技能和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的数额较大。
2.垂直型多种经营。此类公司按其经营内容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生产和经营不同行业的、但却相互有关的产品。它们是跨行业的公司,主要涉及原材料、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行业,如开种植→提炼→加工制造→销售等行业。另一种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生产和经营同一行业不同加工程度或工艺阶段的产品,主要涉及汽车、电子等专业化分工水平较高的行业。如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就是前一种垂直型的跨国公司,它在全球范围内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以管道、油槽和车船运输石油和天然气,经营大型炼油厂,从原油中精炼出最终产品,批发和零售几百种石油衍生产品。而法国的珀若一雪铁龙汽车公司则是后一种垂直型的跨国公司,公司内部实行专业化分工,它在国外的84个子公司和销售机构,分别从事铸模、铸造、发动机、齿轮、减速器、机械加工、组装和销售等各工序的业务,实现了垂直型的生产经营一体化。
3.混合型多种经营。此类公司经营多种产品,母公司和子公司生产不同的产品,经营不同的业务,而且它们之间互不衔接,没有必然联系。如日本的三菱重工业公司即是如此。它原是一家造船公司,后改为混合多种经营,经营范围包括:汽车、建筑机械、发电系统产品、造船和钢构件、化学工业、一般机械、飞机制造业等。
(二)跨国公司重视搞多种经营的原因
1.增强垄断企业总的经济潜力,防止“过剩”资本形成,确保跨国公司安全发展,有利于全球战略目标的实现。
2.有利于资金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各种生产要素和副产品的利用率。
3.便于分散风险,稳定企业的经济收益。
4.可以充分利用生产余力,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增加利润。
5.能节省共同费用,增强企业机动性。
二、以开发新技术推动跨国公司的发展
战后以来,全世界的新技术、新生产工艺、新产品,基本上都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这是跨国公司能够几十年不衰反而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之一。通常跨国公司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例如,80年代中后期,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研究与开发中心平均每年的研究经费高达 19亿美元,并聘用了1.5万名科研人员,其中2100人获博士学位,4人曾先后获得4 项诺贝尔物理奖。又如,著名的 3M公司, 1994 年夏季就新上市近400种半组合式五金类用品,其新产品层出不穷,其原因用3M加拿大分公司DIY产品部门行销经理的话解释为:该公司每年营业额的7%用在研制新产品上,业务宗旨是每年必须有 30%的销售收入来自 4 年前尚未上市的新产品。由此可见其研究的超前。跨国公司不仅注重开发新技术,而且非常善于通过对外转让技术获得高额利润及实行对分、子机构的控制。
三、竞争是跨国公司争夺和垄断国外市场的主要手段
在国际贸易中,传统的竞争手段是价格竞争。即指企业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以低于国际市场或其他企业同类商品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打击和排挤竞争对于,扩大商品销路。而今,由于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提高、耐用消费品支出占总支出比重的增大,及世界范围内的持续通货膨胀造成物价持续上涨,产品生命周期普遍缩短等因素影响,价格竞争己很难为跨国公司争取到最多的顾客,取而代之的是非价格竞争。事实证明,非价格竞争是当代跨国公司垄断和争夺市场的主要手段。非价格竞争是指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增加花色品种,改进商品包装装潢及规格,改善售前售后服务,提供优惠的支付条件,更新商标牌号,加强广告宣传和保证及时交货等手段,来提高产品的素质、信誉和知名度,以增强商品的竞争能力,扩大商品的销路。目前,跨国公司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商品非价格竞争能力:①提高产品质量,逾越贸易技术壁垒;②加强技术服务,提高商品性能,延长使用期限;③提供信贷;④加速产品升级换代,不断推出新产品,更新花色品种;⑤不断设计新颖和多样的包装装潢,注意包装装潢的“个性化”;⑥加强广告宣传,大力研究改进广告销售术。
四、跨国公司经营方式多样化
和一般的国内企业或一般的涉外公司相比较,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生产经营方式明显较多,包括进出口,许可证、技术转让、合作经营、管理合同和在海外建立子公司等。其中,尤以在海外建立子公司为主要形式开展和扩大其全球性业务。
艾科卡用人法则是什么?
审时度势,学习用人,不利形势也可以发生逆转。
李·艾科卡说:“我一直在致力发掘那些能充当最高管理者的人。他们是一些渴望工作、勤奋向上的人。这些人总是想干得比别人期望他的更多,也总是帮助他人把各自的工作干好。”
下面以艾科卡的故事为例,看看在不同阶段,他是如何用人的。
李·艾科卡,1924年10月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艾灵顿,父亲是意大利移民,早年受父亲影响,认为能通过冒险获得成功的道路就是经商。他在大学是学工科的,刚进入福特公司时,被分配当一名见习工程师,但他迫切希望搞推销,因为他喜欢和人打交道。他认为销售商一贯是汽车业的关键、要害部位,是企业的精华。
1953年,艾科卡被提升为费城地区的销售副经理。这一年他大胆提出了“给1956年新车付56美元”的销售,即客户购买1956年福特公司的新车,可先付80%的款,然后每月付56美元,3年还清。这种销售方式几乎都能接受,因而刺激了市场需求。不到3个月,费城地区的汽车销售从全国的末位一跃为首位。后来,这一成为福特公司全国性销售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奖赏,艾科卡被提升为华盛顿地区的销售经理。1960年,年轻有为的艾科卡担任了福特汽车公司轿车部经理。接着,他便开始了式样好、性能强、价格低的“野马”轿车的生产和销售,结果这一仗大获全胜。10年,艾科卡荣升为福特公司的总裁。在他就任总裁的八年里,为福特公司净挣了35亿美元的利润,在该公司的历史上留下了最辉煌的业绩。但成功招致嫉妒。18年7月,福特二世解除了艾科卡的总裁职务,同时答应将36万美元的年薪,变成100万美元的退休金,条件是——不要受聘于其他公司。
艾科卡不为100万美元所动心,更不愿向命运屈服。国际造纸公司等多家公司来请他,他都谢绝了;纽约大学商业学院等三四所学校聘请他担任院长,他也谢绝了。而当深陷危机、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董事长来聘请时,他却欣然接受,并立刻走马上任。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向福特公司挑战的机会。
并且,他上任后宣称:公司起死回生之前,自己的年薪为一美元。
从此,艾科卡开始了“通往顶峰之路”的艰难跋涉,并由此展示了他扭转乾坤的非凡谋略。
艾科卡受命于危难之际。克莱斯勒公司因管理不善陷于绝境,现金枯竭,亏损巨大。艾科卡大智大勇,开展了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拯救工作。他为收拾这个摊子的第一步工作是选准突破口。经过调查,很快摸清了公司的五个致命弱点:
一是纪律松弛。他到任的第一天,就遇到两件令人恼火的事:一是他发现前总裁卡费罗的办公室竟成为人来人往的过道。职员们穿堂而过,连个招呼都不打,没有一点规矩。二是他看到前任总裁女秘书在工作时间随便办私事打电话。这在福特公司是要丢饭碗的,而在这里却毫无顾忌。再往下看看,基层组织像一盘散沙,士气低落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二是管理混乱。公司没有名副其实的管理体制,没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设计部门与制造部门没有联系,制造部门与销售部门没有联系。财务管理一塌糊涂。
三是人浮于事。公司副总裁竟有35个。艾科卡形容说:“每个山头都有王爷,各自占地为王。”办起事来互相扯皮,踢皮球。
四是库存积压。公司不是按经销商的订单组织生产,结果导致库存货满为患,库存8万余辆,人们把这种存货叫“销售银行”。为了给汽车找销路,公司每月举行一次减价销售。结果造成经销商对减价的依赖,该买也不买,等待降价,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五是资金短缺。这一问题是所有问题的焦点,18年克莱斯勒亏损2.04亿美元,19年初,亏损高达11亿美元,积欠多种债务达48亿美元。
在精兵简政方面艾科卡毫不手软地砍了“三板斧”。第一斧,先砍公司高层领导。将那些身居高位而毫无建树的平庸之辈一概撤掉,公司35个副总裁先后辞退了33个,高层部门的28名经理撤掉了24个。第二斧,精简机构,压缩企业规模。他大胆用“关、停、并、转、卖”几项措施,在52个生产工厂中,关闭、变卖16个,合并转产4个,产量、车型和销售则相应减少,企业规模“消瘦”了1/3。第三斧,削减雇员。他先后解雇9万多人,裁员率超过50%,经纪人由5800人减少到3700人。
艾科卡任用能人也是别具一格。他选人的首要标准是“志同道合”。要求部下必须熟知他的领导作风,对他那套管理办法能够彻头彻尾地贯彻执行。由于克莱斯勒能人匾乏,艾科卡不得不在自己熟悉的老伙计中打主意。连“挖”带拉先后从福特公司搜罗到数名得力干将。
第一个被他“挖”过来的是福特公司委内瑞拉子公司的总经理杰拉尔德·格林沃尔德。艾科卡特别欣赏他的机敏头脑和实干精神,亲自赴委内瑞拉做他的工作。经过几番秘密畅谈,格林沃尔德有感于“老上司”的盛情,毅然改换门庭。成为克莱斯勒第二把手。
第二个被他请来的是早已离职退休,65岁的原福特公司副总裁保罗·伯格莫泽。此人在福特公司副总裁的职位上于了30年,既埋头苦干,又足智多谋。
艾科卡意在借重他的丰富经验,力劝他出山挑大梁,经不住艾科卡再三推举,他终于接过公司总经理的重任。
第三个是由格林沃尔德举荐而来的史蒂夫·米勒。米勒过去是格林沃尔德手下主管财务的得力助手,被艾科卡视为“当家理财的一把好手”,并破格提拔他为公司主管金融业务的副总经理。
第四个是在艾科卡手下干了24年的哈尔·斯帕利奇。此人其貌不扬,但谋略水平高,预测能力强,能料知三四年以后市场上最需要什么样的汽车,就由他主管公司生产。
另外,他雇请了福特公司的公关先生加·劳克斯来公司主管销售,聘请原福特公司总工程师、已退休的汉斯·马赛厄斯负责全公司机械的制造,提拔能在“鸡蛋里挑骨头”的福特公司旧部乔治·巴茨负责产品质量。
总之,能者上前,庸人靠边,建立起以艾科卡为首的有力的领导系统。
一是争取。作为亏损企业何其困难,艾科卡豁出老本,背水一战,用巨资游说国会内外关键人物,活动上下要害部门。他终于得到了15亿美元的保证。然后又在州级和民间四处活动,筹集了相当可观的资金,财政拮据的状况得以缓和。
二是裁人减薪,减少劳务开支。工资支出由2l亿美元减少到15亿美元;1700多名高级职员减薪10%,级别较低的职员减薪2%~5%,同时宣布待公司赢利之后,重新补发被削减的工资。公司股东对此肃然起敬。他们从长计议,同意公司关于暂时冻结红利的意见,表示与公司有难同当。
三是大力改善库存管理,压缩库存费用。艾科卡大胆引进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及时进货,及时使用,快速循环”的管理方式,在压缩企业规模的同时,注意工厂和仓库布局相对集中,就近使用;把费时、价高、大批量的火车运输,改为廉价省时、小批量的汽车运输,每年节省库存费用开支4.5亿美元。与此同时,让设计制造部门大力研究不同种车型使用相同的零部件,将公司生产的零配件从7万多种减少到4000多种,给进货、库存带来很大方便,每年又节省开支3亿美元。公司的年库存价值由21亿美元降至12亿美元。
四是对购、预算、生产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努力降低成本率。首先改进购办法。原来公司的原料产、供、销一直在内部循环,后来公司决定,只要自产零件的成本不如购进合算,就不再怕“肥水外流”,大胆从外部购进。其次是完善工厂预算制度。过去是完全根据自己产品的成本拟定内部预算,这种做法缺乏横向比较,不利于降低成本。后来公司规定,必须通过与外界同类产品的成品费用加以比较之后再作预算,促使工厂自觉向同行业低成本看齐。再次是变进口项目为自己生产。
艾科卡通过硬挤细抠,积微成著,总算走出了低谷,手中有了钱,便有了搏斗求生、大展宏图的力量和机会。
第一,加强市场调研预测,果断调整产品方向。克莱斯勒过去失败的惨痛教训,就在于市场信息严重失灵。艾科卡大力加强了市场调研部门。于1982年11月组建了一个60人的调查小组。艾科卡根据20世纪80年代国际石油价格开始下降,国内汽油供应日趋缓和的新形势和调查小组提供的信息,正确地预测到市场上可容纳全家人的较大型汽车将走俏。于是他果断拍板定案,将本公司保留多年的“纽约人”牌大、中型车加大产量。同时,又迅速拿出几样新产品,在市场上抢得一席之地。
第二,摸准时尚变化规律,推陈出新,先声夺人。敞篷轿车从汽车初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变迁。16年4月21日,底特律曾煞有介事地为美国最后敞篷车举行了“告别仪式”,于是这种车在大街上便销声匿迹了。艾科卡独具慧眼,看清了汽车造型“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的变化规律,摸到了美国人想重坐敞篷汽车大兜其风,“重温旧梦”的时尚走向,大胆决定重新生产敞篷汽车。1982年“道奇400”新型敞篷车先声夺人,投放市场后十分畅销,开始估计有3000辆就能满足需要,没想到一气卖了2.3万辆。后通用、福特公司也紧步后尘。克莱斯勒多年来头一次走在他人前面,艾科卡感到无比自豪。
第三,不断变换花色品种,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产品经营的关键在于“创新”。在汽车新产品中,一般分为市场型和技术型两类。市场新产品主要是在总体设计、车体形状、装潢色彩等方面进行改造,花钱少,周期短,见效快。艾科卡审时度势,量力而行,把开发市场新产品作为重点来抓。于是决定以前轮驱动高速省油的长型车作为基本模式,争取基本部件一体化、车型品种多样化的生产路线。结果是投资不多,花色品种却不少,使顾客接踵而来,尽情挑选。
另一方面,艾科卡始终抓住产品质量不放,取了三项有力措施:一是投资1800万美元,建立了一个电子计算机和测试仪器中心,由人工设计逐步过渡到由计算机承担全部设计工作,大大提高了设计质量。一是花费1亿美元,改造老厂房,把引擎从汽车顶部安装改为从底部安装,使装机质量明显提高。据18年验车报告称,公司所产汽车行驶英里的可能维修费由4年前的358美元下降到157美元。1983年统计,当年客户对克莱斯勒汽车撤销订货数只有7千辆,而同期对通用公司的撤销定货是120万辆,福特公司多达160万辆。
第四,充分利用广告的作用,大力扩大影响。由于前几年克莱斯勒“臭名”
在外,人们对其新产品总是将信将疑。要改变这一形势,必须借助广告舆论。
为了给公众留下里外全新的印象,艾科卡毅然辞退聘用多年的原来两家广告代理人的资格,不惜重金改聘广告行里的佼佼者——“凯·埃”广告公司。该公司不负厚望,广告做得有声有色,连出妙招。克莱斯勒的广告强调“突出个性”,不搞“一锅煮”,避免雷同,力求使每一种牌子的车在广告市场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特性。
第五,灵活确定售价,重视售后服务。艾科卡为巩固和扩大市场,制订了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个以市场为重点的行政方案,实行优质优价,劣质低价,有升有降,灵活变通的特价战略。同时为刺激销售,巩固和扩大自己的产品市场,精心搞好售后服务。公司从不搞“离店不认账”一类自绝后路的买卖,对自己的产品不仅保质量,保使用寿命,而且随时提供热情周到的保修服务。他们把小汽车的保修期定为5年,行程5万英里,这类免费的长期售后服务,在大的汽车制造厂家中,惟此一家。
艾科卡临危受命,大刀阔斧推行改革,终在几年内使公司绝处逢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1980年公司扭亏为盈,1982年盈利11.7亿美元,还清了13亿美元的短期债务,1983年赢利9亿美元,提前7年偿还了15亿保证金,发行股票2600万股,仅数小时就被抢购一空;年盈利24亿美元。
鉴于此,艾科卡本人一下子成了美国人心中的英雄。1983年的一次美国“最佳企业主管”的民意测验中,艾科卡以绝对多数票领先;年4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刊登了他的肖像,通栏大标题是:“他说一句话,全美国都洗耳恭听!”年12月,美国出版了《艾科卡》传记,该书出版后,瞬时被列为美国畅销书之首,发行量高达260万册。在日本,《艾科卡》一书一个月就售出20万册。在伦敦,《艾科卡》名列畅销书首位。沙特阿拉伯的政治家把《艾科卡》作为管理者的必读书。对此,密歇根州的州长说:“艾科卡是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企业家”,1985年仅头两个月,艾科卡就被1270个不同组织邀请去讲演。在克莱斯勒,所有蓝领人对艾科卡的尊敬已达到近于忠君的程度,数以万计的美国人给他写信,请他去竞选总统。
如下总结了艾科卡的用人方法:
①与属下交谈。他认为,管理就是发动他人去工作。一个企业运转得好,就是那里人发动得好,而发动人的惟一办法是与他们交谈。演说是发动一大群人的最好办法。
②实行季度检查制度。每三个月他就同属下坐下来,检查过去的成就与差距,下一季度的工作目标。艾科卡认为季度检查制度有五项好处:不断制订自己的目标;使人更有成果,充分发挥积极性;迫使职员经常检查自己完成了什么工作,下一步怎么办,多动脑子;不埋没人才,好的职员不被忽视,不好的职员无法混日子;强制职员与其上司之间对话,促使他们沟通思想,融洽感情,增进了解,改善关系。
③激发和保持下属的进取精神。当提升一名工作人员时,正是给他增加任务之时。在他成功的时候,要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在他不得意时,千万不要过分严厉,否则会毁灭了他的进取精神。
④不能随便变动职员的工作,因为技能是不能互换的,一个人在一个领域里具有专长,不等于在另一个领域里也有经验和专长。
⑤作为一名领导无法做好所有人的工作,只能鼓励下一级的人去干,下一级再鼓励他的下级去干,绝不越位去干本应属下级干的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